當前位置: 服務信息>> 科普
 
 
入侵物種“小龍蝦”隱患多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5日   來源:科技日報

    很多人都有過吃“麻辣小龍蝦”的經歷,碩大的蝦頭、通紅的外表、濃濃的香辣味和低廉的價格使得這種外表很像龍蝦的“小龍蝦”深受眾多食客的歡迎。“小龍蝦”看似價廉物美,但如果食之不慎,將會危及人們的健康。

    吃“小龍蝦”謹防肺吸蟲病

    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情況顯示,我國幾乎所有流經城市的河流都被污染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解焱説,我國被污染的水域面積廣大,污染物質種類和數量多,喜歡生長在市郊田園間污臟的水溝或泥河裏的“小龍蝦”通過攝食生物,必然會導致鉛、汞、錳、鉻等各種有害污染物沉澱積聚在體內,並可能攜帶肺吸蟲、血吸蟲等各種寄生蟲和病菌。

    面對這樣的“小龍蝦”,如果人們在吃前不注意衛生,不講究烹調方法,煮得半生半熟,就很容易感染上肺吸蟲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常正山説。

    所謂肺吸蟲病,是一種肺吸蟲寄生於人體肺部引起的慢性疾病。常正山告訴記者,成年的肺吸蟲在人的肺部産卵,卵會隨病人吐出的痰沫排出體外,落入水中,孵出小毛蚴,繁殖發育成極細小的尾蚴後再鑽進“小龍蝦”體內,形成囊蚴,一隻所謂的“小龍蝦”體內可寄生百餘個肺吸蟲囊蚴。囊蚴通過半生不熟的“小龍蝦”進入人體的腸胃內,穿過腸壁、腹腔和橫隔膜到胸腔,最後寄居在肺部,發育為成蟲。除了肺部,肺吸蟲還可以寄生在腦、脊髓、腹腔、淋巴、睪丸和肌肉皮下等組織,從而産生各種相應的症狀。常正山説,大多數患者經過3至6個月後開始發病,但也有遲到數年後才發病的。由於多數的發病症狀只是表現為低熱、食欲不振、盜汗、消瘦和蕁麻疹等,極易和其它內臟器官疾病相混淆,進而延誤治病的時間和機會。

    “小龍蝦”可破壞堤壩

    作為外來物種入侵典型的“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原産墨西哥,後來擴散到北美,上世紀20、30年代經日本進入我國。目前,包括北京、安徽、湖南、浙江和江蘇等地在內,其數量已非常驚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解焱一邊出示各種“小龍蝦”破壞農田的照片,一邊告訴記者:“小龍蝦”善於“隨遇而安”,江河、湖泊、水庫、稻田和池塘都可成為它們的安身之所。並由於有在水面下打洞穴居的習性,所以“小龍蝦”大量繁衍和打洞,必然對湖泊、水庫和江河的堤壩安全造成威脅。我國專家在對洞庭湖地區的“小龍蝦”生活史和生活習性進行調查時發現,由於一些逃逸的“小龍蝦”在堤壩上挖洞生存,嚴重影響了湖區的防洪堤壩設施。專家甚至認為,1998年長江中下游遭受洪災時,很多堤壩的險情都與它們的破壞有關。

    “小龍蝦”適應性很強,在各種水體中都能生存,食性十分廣泛。解焱説,現在很多“小龍蝦”並不是人工飼養的,因為根本不需要投放飼料,每年去撈就行了。“小龍蝦”建立種群和繁殖速度極快,即使是想在一片水域中清除它們,也是非常困難的。在有“小龍蝦”存在的水域中,其它物種非常少,因為它們對同一水域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和水稻等威脅很大,所以不但破壞水生環境,而且嚴重損害了生物多樣性。如今,“小龍蝦”已成為我國的一大憂患,專家們正試圖尋找方法,控制“小龍蝦”的過度入侵和擴散,保護洞庭湖等水域的生態環境。

    相關鏈結:

    據農業部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有38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它們最大來源地為美洲,佔到一半以上。分析和計算表明,我國因為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每年達到1198.76億元,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1.36%。

    另外,據最新研究表明,在全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的植物,約有35%至46%是由外來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入侵已成為導致物種瀕危和滅絕的第二位因素,僅次於生存環境喪失。(記者 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