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服務信息>> 科普
 
如何看待此次浮塵天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9日   來源:光明日報

    4月17、18日兩天北京遭遇了近三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沙塵天氣,空氣中充斥著嗆人的沙塵,地面、汽車上都覆蓋著一層黃沙。如何看待北京的沙塵天氣?帶著這一大家關心的問題,光明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張德二教授。

    張教授反復向大家強調的是:這是一次典型的浮塵天氣個例,不過,過去還有過許多比這次更嚴重的降 塵事件,北京的沙塵天氣並不是越來越嚴重。目前她正在寫的《中國歷史降塵研究》一書中收錄了1150條歷史上嚴重的沙塵天氣記錄,即充分表明了這一點。

    北京的沙塵天氣不是越來越嚴重

    根據張教授多年來的研究,歷史上最早的沙塵天氣記錄能追朔到3000年前,從現代氣象觀測記錄來看,20世紀50年代沙塵天氣日數達到高峰,隨後沙塵天氣總日數呈減少趨勢,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沙塵天氣日數一度減少,1997年最少,後來又有所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將來越來越增加的趨勢,這幾天的浮塵天氣只是最近三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張教授説,北京之所以會産生沙塵天氣,是因為地處半乾旱地區,其氣候特徵就是春季多風有沙塵,老北京對沙塵天氣可謂司空見慣,比如老舍先生就曾在書中描述説“北京颳風像香爐”,這是對這種氣候特點的生動寫照。

    氣象記錄的沙塵天氣可分為三種,一是浮塵,其觀測標準是空氣中有大量沙塵物質,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10公里,這兩天的天氣就是典型的浮塵天氣;二是揚沙,空氣混濁,伴有大風;三是沙塵暴,是最嚴重的沙塵天氣,能見度小于1公里,伴有大風。

    此次浮塵典型但並不算最嚴重

    張德二教授説這兩天的天氣是典型的浮塵,在過去的氣象資料中有比這次嚴重得多的記錄,古代把這種沒有風、塵土從天而降的現象叫做“雨土”。“雨”是動詞,降落的意思。早在1980年張教授就從古籍中收集了中國2000多年的1150次“雨土”記錄,並編制了“中國歷史雨土事件年表”,20多年來,此年表被國內外學者廣為引用。

    張教授説,歷史記載的“雨土”分為兩類,一是無風的降塵,就像這兩天的一樣;另一類是被稱為“黃風”、“黑風”的沙塵暴。不看歷史典籍,就想象不到我國歷史上降塵量的嚴重,在今天看來一些古代的嚴重降塵事件的影響範圍是不可思議的,降塵區可以達到山明水秀的長江以南地區,最極端的一次是1727年4月7日降塵範圍達到了廣西梧州。歷史上降塵到達長江以南地區的記錄不少,比如1758年5月12日等,有時江南地區的降塵還持續兩三天,古書中對降塵的描寫是“雨土濛濛如霧”、“無風飛沙”。

    保護地面植被對減輕沙塵危害有一定作用

    張教授説有人提出要消滅沙塵天氣,這不可能,因為沙塵也是自然現象,只要有足夠的風力條件、天氣系統和充足的沙塵物質,沙塵天氣就會出現,而這兩大條件是不可能人為改變的,思路不能走偏了。

    當然沙塵和人類活動也有一定關係,比如亂砍濫伐就使表層土疏鬆,還有大規模的農耕開墾又棄耕後,就助長了沙塵的發生。13世紀初,本是一段氣候小有回暖的時期,可是歷史上的沙塵記錄卻很多、很嚴重,張教授對此久存疑問,近些年想通了,她認為一種可能的原因就在於公元11世紀西夏國立國時注重農業、發展經濟,河西地區農業繁榮了200多年,可後來由於連年戰亂,農民棄耕逃離、大量農田拋荒,表土疏鬆,造成13世紀初葉的沙塵頻發天氣。

    張教授認為,植樹造林也不能完全根治沙塵,樹林雖對大風起了屏障作用,在當地能起一定的作用,但由於沙塵是由3000米到5000米以上的高空氣流搬運,這種天氣不可阻擋。當然,保護地面植被,能有效地減少表土卷走,對減輕沙塵危害還是有一定作用的。(記者 張玉玲)

    相關鏈結

    北方今春為何屢遭沙塵?

    沙塵天氣的等級和防護辦法

    氣象專家教你如何應對沙塵天氣

    警惕沙塵造成室內污染

    沙塵天氣有4種主要危害

    中國氣象局解釋近期沙塵天氣成因

 
 
 相關鏈結
· 未來十天我國北方仍將遭受三次沙塵天氣侵襲
· 三大因素促成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頻繁發生
· 今年北方出現10次沙塵天氣 4次揚沙 6次沙塵暴
· 未來三天北方部分地區仍有沙塵 東北大範圍降水
· 沙塵天氣的等級和防護辦法
· 氣象專家教你如何應對沙塵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