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寵物犬的家庭日漸增多,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狂犬病發生與流行的恐慌。其實,只要形成依法養犬、文明養犬、科學養犬的良好社會風尚,人與寵物犬就可以和諧相處。多年從事狂犬病研究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唐青告訴我們:狂犬病可防可控。
今年夏季以來,我國各地因被狗咬傷、抓傷到醫院就診者數量大增,有的市、縣短時間內發生多起人感染狂犬病死亡病例,就連北京、上海等極少發生狂犬病的大城市,也接連有數人因狂犬病發作死亡。這增加了公眾對這種病的恐懼感。那麼狂犬病在我國的發病情況究竟如何?應當怎樣更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從事狂犬病研究多年的唐青研究員為我們作了如下介紹。
兩次高峰 原因不同
狂犬病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佈,幾乎存在於所有大陸。人間狂犬病絕大多數發生在亞洲(56%)和非洲(44%)。亞洲人狂犬病例中有四分之三發生在農村,死亡病例中絕大多數是兒童和青少年。
我國人間狂犬病的流行從新中國建立到現在有過兩次起伏:上個世紀50年代初,經過全國統一治理,使狂犬病的發病率大幅度下降,1950年—1970年年均發病人數不足1000例;上世紀70年代中期疫情開始上升,1984年高峰時全國24個省市報告病例數為6018例,死亡6017例,病死率幾乎100%。1984年—1989年,全國年發病數在4000例—6000例範圍內波動。1990年全國年發病例數開始下降,1996年發病例數下降到最低水平,全年發病159例。但1998年後全國狂犬病發病人數又開始持續快速回升。2003年全國報告發病例數2037例,比2002年(1191例)遞增了71%,病死數居我國27種法定報告傳染病的首位;2004年全國共報告狂犬病發病人數2651例,與200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0%。2005年年發病人數(2548例)有所下降。但2006年以來,全國報告發病人數又呈上升趨勢,1月—8月的發病人數均高於2004年與2005年同期,不僅農村,城鎮的病例也有增加。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的人間狂犬病高峰,與疫苗換代有一定關係,當時我國正由使用神經組織疫苗改為使用細胞培養疫苗,新的疫苗生産量一時不能滿足需要。現在狂犬病疫苗不但質量好,而且完全能夠滿足需求,近年狂犬病發病人數之所以又持續升高,主要是由於全國城鄉犬只數量大大增加,相應的管理措施特別是給犬接種疫苗未跟上。
七成患者在農村 夏秋季發病增多
從地區分佈看,1984年—2004年,我國人間狂犬病發生主要分佈在四川、湖南、廣西、廣東、貴州、湖北、山東、江西、河南、安徽、江蘇、河北和福建等省(區),西北地區發病率一直很低,除陜西省外,甘肅、寧夏、新疆、西藏等省、區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有時全年無病例或只有極少數病例發生。1998年—2004年疫情持續回升的省份有:廣西、湖南、江蘇、安徽、廣東、江西和湖北。近百分之七十的狂犬病患者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城市居民由於自我保健意識較高,經濟條件和醫療條件都比較強,被狗咬傷後能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很少發病。
從國內狂犬病病例統計來看,男性多於女性,兒童、青壯年多於老年人,尤其是男性青壯年農民發病較多。這可能與兒童和青壯年戶外活動及與動物接觸的機會均多於老年人有關。
狂犬病全年均可發生,在我國,夏秋季報告的病例數明顯高於其他季節,可能是由於夏秋季人畜外出活動增多,人與發病動物的接觸機會較多。
防治不當導致感染和死亡
狂犬病是一種傳染來源和傳播途徑都很清楚的傳染病。
狂犬病的儲存宿主主要是野生食肉動物,人間狂犬病的主要感染來源是犬,其次是貓,偶有發生因其他動物咬傷導致狂犬病的報告。無主或未馴服的犬是發展中國家人狂犬病的主要儲存宿主和傳播宿主。人感染狂犬病最常見的是由於被帶有狂犬病毒的犬、貓等動物咬傷、撓抓、舔舐皮膚或粘膜破損處而感染。
狂犬病是一種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但是防治過程中的任何不當或延誤均會造成患者死亡。
預防狂犬病,首先是要避免被狗或貓等動物咬傷,因此與自家寵物犬、貓也不可接觸過於密切。
一旦被狗或貓咬傷、抓傷後,要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連續沖洗傷口15分鐘以上,然後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接受正規的傷口處理並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傷口出血的患者還應加用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據調查,狂犬病死亡病例大多是由於受傷後未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有很多患者甚至對傷口未做任何處理。例如:上海今年夏天死於狂犬病的三名患者,都是在被狗咬傷後既未到醫療機構進行傷口處理,也未注射狂犬病疫苗。而北京市今年上半年有近7萬人被狗咬傷,由於及時處理傷口和注射疫苗,均未感染狂犬病。
預防控制要加強
預防控制狂犬病亟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減少、消滅傳染來源、切斷傳播途徑。在犬作為主要儲存宿主的國家,給犬只免疫是控制犬狂犬病、切斷其傳播至人的最有效途徑。近幾年我國大多數城市加強了犬的預防接種,但農村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仍難以普及犬免疫。
二、加強對犬的管理,推廣科學成功的管理模式。主管部門一方面應加強對家養犬免疫情況抽查,一方面應與畜牧獸醫部門配合,加強流浪犬的管理與免疫。
三、加強預防狂犬病的宣傳,提高公眾對狂犬病的預防意識。現在仍有不少人在被狗咬傷後沒有接種狂犬病疫苗的意識,或因存在僥倖心理和經濟原因不去接種疫苗。一方面應對在校的中小學生和普通百姓,宣傳和普及狂犬病的有關知識,使預防狂犬病的意識滲透到學校生活中去,增強學齡兒童和家長的預防意識。宣傳教育應該是經常性的,不能只在一段時間裏集中突擊進行。另一方面應對預防醫學工作者、醫學院學生給予狂犬病的專業培訓和教育。
四、對於負責疫苗貯藏和發放的工作人員給予培訓和監督,使用更為安全和有效的疫苗。
五、對從事狂犬病預防接種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建立資格認證制度,以保證狂犬病預防治療的有效性。
六、在狂犬病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建議為兒童進行提前免疫。
此外,對感染狂犬病高風險的人群,如從事與動物接觸密切職業者(獸醫、林業工作者、寵物店工作人員等)和與狂犬病有關的醫務工作者(急診室和實驗室工作人員)最好也進行提前免疫。
七、研製開發更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誘餌用於犬的口服免疫。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通過大量使用動物口服疫苗大面積進行動物免疫,減少以至消除了本土狂犬病。犬的口服免疫提供了一個新的犬免疫途徑,與傳統的免疫途徑共同使用,能明顯增加犬的免疫覆蓋範圍,因而受到WHO鼓勵。(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