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用量大、利用率低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生産的一個突出問題。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在低成本生産控釋肥技術上獲重大突破,此成果有望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化肥生産與使用技術落後的局面。
經專家鑒定,該技術的創新之處是研製出了一種環境友好、成本低廉、無溶劑的新型氮肥緩控釋材料,以達到氮肥“控失”的目的。該材料主要原料是天然礦物質和生物材料,不僅有很好的氮肥控失效果,而且具有綠色環保、自然降解、長期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保肥和保水能力的特點。
2006年5月至9月,該成果在池州市貴池區紅莊村何圩進行的田間氮肥中試表明,在一次性施作基肥時,尿素中氮素的利用率提高19.4%,碳銨提高26.9%,稻穀産量增加10%,而施肥成本和普通化肥相比大約降低5%左右。另外一季稻只需施一次基肥,不需追肥,也大大節約了施肥勞動成本,深受農民歡迎。
控釋肥的環境效益巨大。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傳統化肥生産與使用技術落後,化肥的農田利用率僅為35%左右,不僅造成每年1000億元的巨大損失,而且帶來對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浪費。絕大部分氮肥揮發至空氣中和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體、空氣、食物污染,威脅人畜健康。(記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