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月18日電(記者 張澤遠)1月18日上午,蘭州大學多功能環境風洞實驗室正式建成。蘭州大學表示該實驗室將在滿足自用的情況下向更多的科研單位開放。
據蘭州大學副校長鄭曉靜介紹説,風洞實驗是風工程與工業空氣動力學的一種主要研究方法。通過風洞實驗,可以在可控條件下開展複雜自然環境的科學規律研究,可承擔的主要實驗研究內容包括大氣邊界層內風特性、風對建築物和結構物作用、風引起的污染擴散和質量遷移等方面的研究。
蘭州大學多功能環境風洞實驗室是西部災害與環境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超過600萬元。蘭州大學的多功能環境風洞裝置由哈爾濱空氣動力研究院設計並承建,風洞最大指示風速可達40米每秒,全長55米,是目前甘肅省內最大的風洞實驗設備。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北方,沙塵暴天氣發生的次數逐漸增多,風沙災害日益成為我國環境研究的重大課題。近年來,蘭州大學已在風沙運動的力學機理與土壤風蝕的定量化研究、風成地貌形態形成、發生和演化的動力學機制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十五”期間,蘭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地學與物理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2005年,國家“973”相關研究項目驗收時,蘭州大學的研究成果被專家評價為“有力地提升了我國風沙物理研究的國際地位”,部分成果與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共同獲得2006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蘭州大學在18日宣佈,這個風洞實驗室將在滿足自身研究的同時,全面對外開放,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因此可以認為,飽受風沙之苦的我國西北地區科研機構又將新增一套針對風沙災害的研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