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瞄準參與多種神經疾病的關鍵受體,在其分子層面的結構中找到了一個小小“亞基”。若針對這個小亞基的抑制藥物研發成功,癲癇病將得到抑制。這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一項最新成果。
癲癇俗稱“羊癲風”、“羊角風”,屬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總發病率達1%到2%, 在兒童中發病率尤其高。另外,腦中風、腦外傷、腦炎等也可導致癲癇。然而,該病至今仍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現有藥物只是緩解其發作症狀。科學家介紹説,在人類腦神經中,存在眾多作為“信使”的神經遞質,它們與各種受體相結合發揮作用,其中NMDA受體則在癲癇産生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家聚焦于NMDA受體的4個亞型,初步鎖定構成2號亞型(NR2)的A、B、C、D四大亞基,終於發現亞基A(NR2A)與癲癇抑制機制的相關性最大。研究人員利用兩种經典動物模型“電刺激點燃模型”和“匹羅卡品模型”,來模擬人類聽覺、言語、嗅覺、味覺等中樞所在地顳葉發生的癲癇病。結果表明,針對這種亞基A的拮抗劑,不僅能延緩癲癇病形成,還能同時抑制癲癇持續狀態中誘發的病理現象苔蘚纖維發芽,證實了這種抑制關係。專家表示,基於抑制NMDA受體NR2A亞基的藥物,可通過特異機制,抑制癲癇病産生,這將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記者 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