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氣象科普:農業害蟲與氣象條件的關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5日   來源:中國氣象報

    驚蟄過後,春回大地,萬物更新,一派生機。作為農業生産的天敵之一——害蟲,也不例外,它們開始復蘇、成長、繁殖,進而危害作物的生長,給農業生産帶來一定的危害。從人們的農業生産實踐中表明,農業害蟲的出現、繁殖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掌握它們的關係,對防治蟲害有著重要作用。

    首先,農業害蟲與氣溫、濕度變化關係密切。在自然情況下,大氣的溫度和濕度這兩個因素是相互關聯的,而且總是共同綜合地對害蟲起作用。對某一種害蟲來説,有利或不利的溫度範圍,是隨著濕度條件而轉移的;同樣,有利或不利的濕度範圍,也是隨著溫度條件而轉移的。如玉米螟卵的孵化需要相當大的濕度,當氣溫在25℃時,相對濕度必須達90%,卵才能全部孵化;如果相對濕度降到80%,卵死亡率達6%;如果相對濕度降到70%,卵死亡率上升到7%。玉米螟的一齡幼蟲當氣溫在20—30℃,空氣濕度達到飽和時,幼蟲很少死亡;當相對濕度降到95%時,則發育延遲。因此在夏季長期乾旱時,對玉米螟的發生非常不利。根據溫度和濕度綜合地對害蟲起作用這一道理,可以知道,當環境的溫濕度配合較好時,就會促進害蟲的生長髮育和繁殖,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危害;反之,就會加速害蟲的死亡和不利害蟲的生長髮育和繁殖。昆蟲對溫濕條件的綜合要求,通常用溫濕系數來表示,即:溫濕系數=相對濕度/溫度。例如,當5月溫濕系數大於3時,粟灰螟發生嚴重;反之則輕。利用溫濕系數可以預測害蟲的發生趨勢。

    其次,農業害蟲與日光、風的關係密切。陽光對農業害蟲的影響,除了影響大氣溫度變化而間接影響害蟲的發生、發展外,還直接影響害蟲的遷移、取食、交配、産卵等活動。蝴蝶等喜歡在白天陽光充足的環境裏活動、取食、交配、産卵,大多數蛾類卻在傍晚陽光微弱的環境下開始活動;生活在土壤裏的昆蟲,鑽蛀作物莖稈的害蟲和倉庫害蟲則一般都畏懼強光。研究表明,光還可以影響昆蟲精子和卵的發育以及卵的受精作用等。風對昆蟲的傳播起著巨大作用,它可以幫助一些昆蟲飛翔和遷移,但風太大則會阻礙一些昆蟲的活動。如飛蝗的遷移就和風速關係密切,小風就迎著風飛翔;風力稍大就順風飛翔;風力過大就停止飛翔。因此可以根據飛蝗活動時的風向風速,來預測飛蝗的分佈範圍和擴散幅度。

    綜上所述,氣象條件常常是決定農業害蟲危害程度的外界條件,人們了解害蟲和氣象條件的關係,是預測害蟲發生和危害農業生産情況以及進行防治害蟲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掌握了農業害蟲與氣象條件的關係,對採取相應措施,防治農業害蟲具有重要意義。 (李春生)

    農作物病害與氣象條件的關係

    眾所週知,人患感冒等病症與天氣變化有很大關係,同樣,農作物發生病害也與氣象條件關係十分密切。那麼,農作物病害與哪些氣象條件關係密切呢?

    其一,農作物病害與溫度的關係密切。農作物病原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樣,它們的生活和活動有一定的溫度範圍,超過了這個範圍,就停止活動。因此,人們把這個範圍的兩極叫做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在兩極之間,還有一個溫度範圍對微生物的生長髮育最為有利,叫做最適溫度。不僅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最適溫度不同,而且同一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發育階段和不同的生存形態時,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真菌一般在氣溫達到3-6℃時,如果水分充足便開始萌芽;它的最適溫度一般在16—25℃之間;在夏季高溫和雨量少時便停止發展。病原活動也要求有一定的溫度範圍,超過這個範圍,其活動就減少,最後停止活動。如煙草受花葉病毒侵入後,在氣溫逐漸升高時,病毒活動加劇;當氣溫達28-32℃時,活動達到頂點;當氣溫繼續上升到37℃時,病毒就停止活動。因此在夏季氣溫太高的年份,原有花葉病態的煙株都恢復了正常。

    其二,是農作物病害與濕度的關係密切。農作物病原微生物除了要求一定的溫度條件外,還需要一定的水分(濕度)條件,即是説保持周圍環境要有一定的濕度條件。一般來説,濕度大對真菌和細菌的發生、繁殖是有利的,但對於病毒的侵入影響不大,因為病毒侵入時的活動不依靠水分。值得指出的是,溫濕度對真菌和細菌的發生、繁殖也是綜合起作用的。在高濕條件下,遇到它所要求的最適溫度則感病作物就會發病。如在多雨或多露條件下,當氣溫低於25℃時,小麥條銹病就容易發生;當氣溫高於25℃時,小麥稈銹病容易發生。

    溫濕度不僅影響病原微生物的生長髮展,而且也影響到農作物的抗病。如水稻是一種喜溫作物,而稻瘟病菌也喜高溫,但溫度的變化對水稻抗病力的影響,卻大於對病菌的影響。當水稻抽穗時,如果氣溫比較高,稻穗頸部的抗病力較強,即使病菌活動力較大,也不易入侵;如果氣溫低且濕度大時,稻穗頸部的抗病力極差,雖然這時病菌活動力稍差,也能順利侵入水稻。因此當北方水稻抽穗時,遇到多雨低溫天氣時,水稻就容易得頸瘟和穗瘟,造成大量的稻穗被折斷。

    其三,農作物病害還與氣流關係密切。氣流(即風)對農作物病原體的傳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病原體即小又輕,容易被氣流吹送到各地,如小麥條銹病菌的夏孢子,可被風傳播到高寒地區越夏,秋季再隨風吹回冬麥區危害麥苗。傳播的距離與它們的壽命、體積、比重、形狀和氣流的速度、溫度、濕度有關。病原微生物不需要光,一般在黑暗中或陽光下,它們的萌芽速度是相同的。

    由於農作物病害的發生和流行與上述氣象條件關係密切,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氣象預報來預測某種病害是否有大發生、大流行的可能。如小麥葉銹病在華北及京郊大地是否流行主要取決於春雨(4月中旬-5月上旬)多少和入春後氣溫的高低。根據有關資料表明,華北地區春旱,葉銹病不發生或發生輕微;春雨多,葉銹病大流行;4月下旬氣溫偏低,雖有降雨,葉銹病仍不流行。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摸清農作物病害與氣象條件的關係,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病害對農作物的侵害。 (李春生)

 
 
 相關鏈結
· 氣象科普:電視信號也可預測天氣變化
· 氣象專家:川渝旱情嚴重主要是受去年夏旱的影響
· 氣象科普:霾預報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