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孫聞)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研究所專家21日在京指出,針對我國東北地區黑土農田土壤的特點,少耕是實施土壤水分管理的有效耕作措施。
當天,東北地理所的劉曉冰等研究人員在國際長期生態學研討會上提交的一份論文中指出,他們在海倫農業生態試驗站通過長期定位試驗和田間試驗,揭示了各種耕作措施對黑土農田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的影響:平翻和旋松耕作下的壟臺土壤容重最低,但其田間持水量較其他耕作措施低;免耕條件下土壤容重最大,飽和含水量最小,易導致地表積水,4到6月份,免耕條件下壟臺和壟溝含水量較其他耕作措施高2到4個百分點,是抵禦春旱的有效耕作措施;少耕條件下,夏季土壤容重較低,田間持水量較高,壟溝土壤含水量高於其他耕作措施4個百分點以上,可多蓄納雨水。因此,少耕是我國東北土壤水分管理的有效措施。
土壤容重是土壤在未破壞自然結構的情況下,單位容積中的重量,土壤容重越小説明土壤結構、透氣透水性能越好。
這篇論文還指出,研究表明,土壤侵蝕嚴重威脅著東北地區的玉米生産,施用有機肥可部分消除因侵蝕導致的産量下降。
海倫農業生態試驗站位於黑龍江海倫市西郊,已連續22年開展施肥試驗、土壤耕作試驗、土壤水分管理、作物連作、土壤生産力等12項長期定位田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