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8月28日我國大部分地區可觀賞月全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8月26日專電(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通報,28日將發生月全食。屆時,只要天氣晴朗,我國大部分地區(除極西部)都能觀賞到帶食月出和月全食的奇妙天象。

    月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種。地球陰影的中間部分稱為本影,本影周圍是半影。月亮進入地球半影發生半影月食,月亮一部分進入地球本影發生月偏食,月亮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則發生月全食。和日食一樣,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月食天象,不過,對一個特定區域來説,由於月食發生的時間並不一定在晚上,因此有的月食是無法進行觀測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曹雲介紹,繼今年3月4日發生月全食後,我國公眾又將欣賞到一次美妙的月全食天象。

    根據天文測算,28日發生的月全食的整個過程是:16時51分(北京時間,下同)月亮開始進入地球本影,17時52分整個月亮被地球本影吞沒。由於此時的太陽還未落山,這段月食過程是無法看到的。此後,從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開始,已淹沒在地球本影中的月亮從東方升起,即帶食月出,太陽則從西方落下。18時37分月亮進入地球本影的最深處,即月亮中心離地球本影中心最近。19時23分月亮開始離開地球本影,月亮逐漸開始露出亮光,隨著時間的推移,亮光面慢慢由小變大,20時24分月亮完全離開地球本影,即復圓,此次月食宣告結束。

    曹雲表示,公眾雖然不能觀賞到此次月全食的整個過程,但卻由此能夠欣賞到帶食月出,可以説是“因禍得福”。另外,月全食最精彩的時刻,即月亮進入地球本影的最深處,公眾也是能夠欣賞到的。

    據了解,月全食發生時,月球所在區域,太陽光完全無法直射。不過,透過地球的大氣層,還是會有少許的太陽光通過折射進入地影,因而,從地球上看來,月亮並不是從空中消失,而是呈現難得一見的古銅色,也就是平常所説的“紅月亮”。

    曹雲提醒,從發生的時間和季節來説,此次月全食的觀測條件都是比較好的,因此,有條件的公眾一定不要錯過了這次機會。錯過了這次後,我國公眾再想觀賞月全食,就要等到2011年6月16日了。

我國觀測月食史已有3000多年

    新華社南京8月26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作為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對日食、月食的觀測也是非常領先的。從目前的歷史資料來看,我國觀測月食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我國古代天文學從原始社會就開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紀的帝堯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我國最早的天象觀察,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以前。無論是對太陽、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陽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見天象,都有著悠久而豐富的記載。

    王思潮介紹,和日食記錄相比,我國古代開始對月食記錄的時間要稍微滯後一點。如今能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食的記錄是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庚申,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這些都是關於月食的記錄。這表明,早在公元前13世紀以前,我們的先人們已經開始觀測月食了。

    此後,中國的古人們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月食天象的研究。特別是到了東漢時期,當時的大科學家張衡在其最著名的天文學著作《靈憲》中比較科學地闡明了月食發生的原理。他説:“當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食。”這段話的意思是:“望月”(滿月)時,應該能看到滿月,但是有時看不到,這是因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緣故。“在當時的科學條件下,張衡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王思潮説。

    有意思的是,中國近代報刊上出現的第一則消息是關於“月食”的報道,刊載于創刊于1815年8月5日的第一份近代中文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計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