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航天科普:嫦娥一號衛星為什麼在西昌發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首次引入天文測量手段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李宣良、孫彥新)用於觀測恒星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將在嫦娥一號衛星測控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是我國首次在航天器的測控中引入天文測量手段。

    “深空探測,由於航天器距地球較遠,需要有大口徑天線的深空測控站進行測控。”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室副主任王霞2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我國的測控站只能支持近地航天器的測控,還沒有專門的深空測控站。”

    建設一個大型的深空測控站投資大、週期長。本著立足現有、儘量節約的原則,繞月探測工程在論證初期即提出了引入天文手段以補充現有航天測控網不足的方案。

    王霞介紹説,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密雲新建了50米口徑的大型天文射電望遠鏡,雲南天文臺在昆明新建了4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再加上烏魯木齊天文站和上海天文臺佘山站原有的兩個2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以及上海天文站的處理中心,共同構成了支持嫦娥一號衛星測量任務的天文手段測量網。

    各射電望遠鏡在不同角度測量的衛星數據,經上海天文臺匯總處理後,可生成較為精確的衛星位置、速度等信息。再將信息傳送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利用專門軟體實時處理成航天測控網可識別的數據。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體室主任助理陳顯峰介紹,原有的航天測控通過地面與衛星一應一答來確定衛星的位置和速度,精度較高,卻難以支持30萬公里以上的遠距離測控。天文測量則是通過直接觀測以確定衛星的位置速度信息,不需要衛星應答,因此受距離影響較小。兩者相互補充,擴大了測量範圍,又保證了測量精度。

    目前,科研人員已經開始論證建設我國的深空探測網,以適應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長遠發展。

|<<   上一頁  11  下一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