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迎來了她的20歲生日。20年前,試管嬰兒技術在我國還處於探索階段,經過20年的發展現在怎樣呢?
今年3月10日,我國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迎來了她20歲的生日。走過20年的歷程,我國的輔助生殖技術發展到了哪一步?飽受不孕不育之苦的夫婦,能否借助這一神奇的技術圓了他們做父母的夢?對此,有關專家作了解讀。
試管嬰兒經歷三個階段
“輔助生殖技術是一個大概念,它是指對人的卵子進行操作的不育治療技術,包括:人工受精、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卵母細胞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卵子胚胎贈送、配子移植技術、未成熟卵子體外培養等。”北京世紀壇醫院婦産科趙率紅醫生介紹説。
從1984年開始,在國家“七五”攻關課題“優生—早期胚胎的保護、保存和發育”的資金資助下,國內開始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研究工作。到現在,我國的試管嬰兒研究已經有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最初以常規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為主,這主要是由於女性的輸卵管不通,把精子和卵子取到體外,讓卵子和精子在體外的特定條件下進行培養,使卵子受精以後再放回子宮中;在1990年有了單精子注射試管嬰兒,這是指胚胎學家從有限的精子中選取質量最好的精子,然後通過超細的針,在顯微鏡的幫助下,人工將精子注射到卵子內,該項技術主要針對男性少精的狀況;到了1992年,出現了植入前遺傳學分析診斷的試管嬰兒,這一技術適用於有遺傳病的患者。實際上是把有遺傳病的胚胎剔除出去,把正常的胚胎保留並培養。某些患者具有明顯的家族性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可以通過胚胎選擇免除後代患病的可能。
“但這三種技術並不是指三代技術,也不是説後面的一代能完全替代前面的一代,這都是建立在常規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基礎上的針對不同患者的試管嬰兒技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喬傑教授進一步指出。
體外培養胚胎限制很多
到現在為止,除了這三種試管嬰兒技術,還有隨之而來的針對一些特殊情況的衍生技術。喬傑介紹説:“有了試管嬰兒的技術,我們還要再進一步想辦法提高成功率,輔助孵化是一種辦法。它是指在透明蛋上打個洞,幫助胚胎孵出、繼續生長。此外,不成熟卵的體外培養也是重要方法之一,這樣可以把不成熟的卵取出來,讓它在體外成熟。這兩項技術國內已經做得比較好,跟國際水平是差不多的。”
但他同時指出:“要做常規的體外受精就要打很多促排卵藥,但有一些人是不適合打這麼多藥的。”
“生殖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很多夫婦自身沒什麼問題,但就是不能懷孕,如果在早期做試管嬰兒,成功率可能也不高。在體外培養胚胎要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如超排卵方案、實驗室條件及操作技術,試驗室的溫度、濕度,培養也都要和女性的子宮環境高度一致,這一點是不容易做到的。另外,女性年齡越大,試管嬰兒的成功率越低,卵巢儲備功能越差,成功率也越低。”趙率紅説。
“從整體的發展來看,我國的輔助生殖技術現在處於一個平臺期。需要進一步提高的一方面是卵子冷凍技術,例如説建立卵子庫,為卵巢功能不好的婦女服務。另一方面就是發展卵巢組織的冷凍和自體移植技術,這項技術適用於一些癌症病人,例如當年輕婦女患了乳腺癌後,還希望今後能保留生育能力和正常的生活,那麼可以把卵巢先切除,等化療完了以後再移植回去,這樣就可以保存一定的生育能力。但是這一技術還在研究當中,比較困難。”喬傑説。
安全性是未來研究重點
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一飛教授曾經説過,“成功率”和“安全性”是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未來發展的兩個關鍵。“成功”並不是簡單地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讓不孕婦女懷孕,而應當視做通過對夫妻雙方全面的診治,分析不孕原因,最終解決不孕不育的問題。
喬傑指出:“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在以後的十年中是一個研究重點。安全性是指這些試管嬰兒的後代會不會有問題,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剛30歲,我國第一例試管嬰兒也只是20歲。我們能做的不僅是幫助患者生孩子,還要能幫助他們生一個正常的孩子。對於研究人員來説,要注意的是這些技術有沒有一些潛在的、未發現的小風險。”
現在,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女性為了事業選擇在30歲甚至35歲以後生育。但是專家提倡女性應在最好的生育年齡(25—28歲)解決生育問題,而不要最後依靠生育技術去幫助。“女性的生育年齡不適合太靠後,年紀偏大卵巢的生育功能就會下降。另外,一些與生殖有關的婦産科疾病也會增多,這些疾病都會加重生育的困難,這使得治療變得很困難,甚至根本達不到治療的目的。我們並不希望有這麼多病人來看病,應該是以預防為主。”喬傑説。
據趙率紅介紹,要想通過試管嬰兒的方法懷孕,還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前期準備。目前,我國雖有治療不孕不育症的中心約200個,但有試管嬰兒資格的僅是少數的幾家。一對夫婦想要進行試管嬰兒的技術治療,首先要找有治療資格的醫院,同時,還要經過幾個月的檢查,從看病到受精成功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長則一年半載。這是很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的。(實習生 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