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高玉鵬教授主持完成的陜西省“十五”期間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粉殼蛋雞高效雜交組合及保健功能蛋生産關鍵技術研究”,近日在楊淩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研究成果選題緊扣生産實際,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研究達到了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陜西省是我國蛋雞主産區之一,每年創造70多億元的産值和10億元的純收入,是陜西省畜牧業中為農民增加純收益最大的支柱産業之一。但是,長期以來禽蛋産品類型過分單一,即“褐殼”蛋産品佔生産量的85%以上,而市場需求前景廣闊、售價較高的白殼、粉殼蛋則佔比例較低,從而導致了陜西省禽蛋在全國流通一盤棋中,缺乏地域特色,直接影響養雞農戶經濟效益。
針對禽蛋産品類型過分單一的狀況,高玉鵬教授率領的課題項目組從2001年開始,經過7年與省內重點種雞場協作攻關,終於在粉殼蛋高效雜交生産及保健功能蛋研製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一是科技人員針對粉殼蛋市場需求旺盛的特點,以國內引進的6個父母代蛋雞種作為雜交親本,優選出了適合陜西省當地常規飼養條件、産蛋性能和綜合抗性優良的尼克粉蛋雞高效雜交組合併進行大面積推廣,對提高陜西蛋雞生産效益起到了促進作用。二是建立了粉殼蛋雞增重、脛骨長與日糧能量、蛋白質水平的動態回歸模型和日糧可消化蛋氨酸、賴氨酸水平與産蛋量、料蛋比的動態回歸模型,為科學制定粉殼蛋雞日糧營養標準奠定了基礎。三是利用陜西當地豐富的杜仲葉、銀杏葉、絞股藍、沙棘嫩枝葉、山楂、茶葉、辣椒、桑葉、大蒜、苜蓿等10多種植物資源合理搭配,優選出3種能有效降低雞蛋膽固醇含量以及提高雞蛋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蛋雞飼料添加劑。
該研究成果對陜西省蛋雞品種實現多元化生産,縮小生産與消費需求的差距,增加農戶收益,保證陜西蛋雞産業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實施7年來,推廣粉殼蛋雞商品袋1569.3萬隻以及配套的飼料配製技術、高産飼養技術等,年均新增純收入3024.09萬元,農戶養雞效益提高15.6%,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通訊員 支勇平 記者 韓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