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4月14日專電(記者王希)正值春耕時節,面對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異常嚴重的旱情,農田水利專家建議選種作物和種植方式都要圍繞水資源的實際情況而定,不能保證春季泡田水的地區可以“水改旱”。
國家863計劃節水農業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張忠學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坦言面對今年的嚴重旱情,旱區農民多年來積累的傳統抗旱經驗勞動強度大、抗旱效率低,可能受到嚴峻挑戰。
據張忠學教授介紹,黑龍江省近幾年總體來説降水偏少,各地水庫、塘壩工程蓄水量低,有的甚至已接近死庫容,加之田間水源工程少,抗旱用水尤其是水田用水十分緊張。因此一定要在淩汛期內,將江河水盡可能多地引到田間,充分利用江河水泡田。
同時為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應儘早淘汰“大水漫灌”的傳統方法。張忠學向記者透露,有關試驗已經證明,水稻播種期和出苗期的水分供應最為關鍵。這兩個階段水分供應跟得上,將對産量起到決定性作用。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水稻平均畝灌溉用水量達700立方米至1000立方米,推廣“控制灌溉技術”後,畝灌溉用水量有望減少到400立方米。
張忠學建議,無法利用地下水、江河水的地區,例如既沒有蓄水、引水設施,又來不及打機井的,為避免錯過春時應該及時“水改旱”,杜絕棄耕撂荒的情況出現。由於水稻是一種高産穩産作物,而大豆、玉米等作物相對低産,同時市場價格又容易受到進口産品的衝擊,因此水稻田選種其他作物後,來年可能減産減收。“‘水改旱’一定要慎重,並且不能破壞田間原有水利基礎設施,待來年情況允許時可以再改回水田。”張忠學特別提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