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夏季,新疆阿克蘇市的最高氣溫就達到了33℃,然而地源熱泵技術卻讓阿克蘇的居民不用空調也能清涼一夏,室內溫度只有20℃左右。冬取夏存,地能技術能否取代空調?
通過機組的工作,將室內的熱量搬運到地下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而儲存起來的熱量又可以在冬季進行供暖,這種一舉兩得的技術就是地源熱泵技術。該技術使室內溫度可以控制在22℃—24℃之間,而運行費用只有傳統空調的1/3左右。
人們不禁會疑問,地源熱泵究竟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作用?
地能為冬夏冷熱交換
長期致力於此項研究的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吳玉庭副教授介紹,地源熱泵是利用水源熱泵的一種形式,它是利用水與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進行冷熱交換來作為水源熱泵的冷熱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供給室內採暖,此時地能為“熱源”;夏季把室內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時地能為“冷源”。
在製冷狀態下,地源熱泵機組內的壓縮機對冷媒做功,使其進行汽—液轉化的循環。通過冷媒/空氣熱交換器內冷媒的蒸發將室內空氣循環所攜帶的熱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環的同時再通過冷媒/水熱交換器內冷媒的冷凝,由水路循環將冷媒所攜帶的熱量吸收,最終由水路循環轉移至地下水或土壤裏。在室內熱量不斷轉移至地下的過程中,通過冷媒/空氣熱交換器,以13℃以下的冷風的形式為房間供冷。
在制熱狀態下,地源熱泵機組內的壓縮機對冷媒做功,並通過四通閥將冷媒流動方向換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環吸收地下水或土壤裏的熱量,通過冷媒/水熱交換器內冷媒的蒸發,將水路循環中的熱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環的同時再通過冷媒/空氣熱交換器內冷媒的冷凝,由空氣循環將冷媒所攜帶的熱量吸收。在地下的熱量不斷轉移至室內的過程中,以35℃以上熱風的形式向室內供暖。
對於這個複雜的工作原理,東方新世紀建安公司地源熱泵開發部經理江鴻山把其概括為:利用熱泵這個機器,冬天從土壤裏借熱量,夏天再還給它。它是一個永遠循環的過程,在採暖和製冷的過程中,沒有産生任何污染。
是否適用於所有建築
地源熱泵技術是僅僅適用於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還是適用於所有的建築?在吳玉庭看來,地源熱泵供暖空調系統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換熱系統、熱泵機組和室內採暖空調末端系統。根據室外地能換熱系統的不同可分為:土壤源熱泵系統,也叫地埋管熱泵系統,該系統是近年來國際流行的地下系統類型,也是最為安全、對環境破壞最小和使用壽命最長的地下系統。該系統比較環保,對地下水沒有任何污染,也不抽取地下水。它的使用範圍不受水資源的限制,但土壤源熱泵的最初投資一般比水源熱泵要高30%%左右,而且土壤源熱泵一般適用於低密度建築,對於高密度建築可能周圍沒有足夠的土地佈置地埋管換熱系統。
地表水熱泵系統的一個熱源是池塘、湖泊或河溪中的地表水。在靠近江河湖海等大體量自然水體的地方利用這些自然水體作為熱泵的低溫熱源是值得考慮的一種空調熱泵的型式。當然,這種地表水熱泵系統也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此外,由於地表水溫度受氣候的影響較大,與空氣源熱泵類似,當環境溫度越低時熱泵的供熱量越小,而且熱泵的性能系數也會降低。一定的地表水體能夠承擔的冷熱負荷與其面積、深度和溫度等多種因素有關,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計算。
吳玉庭特別強調,我國總體上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特別是北方地區水資源的短缺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採用這種系統首先取決於是否有充足的地下水資源;同時,它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為此,我國推廣地下水熱泵應慎重,必須制定嚴格的地下水源熱泵用水、排放、回灌的法規與標準,切實保護我國的地下水資源及蓄水層水質。
大規模推廣存在困難
目前,地源熱泵技術已經得到政府和廣大公眾的認可,建設部已將熱泵技術列入可再生能源建築的主要技術,國內許多城市,如北京、瀋陽、山東、河北、新疆等眾多省市均已把其列入大力推廣的建築節能技術之一。
但吳玉庭認為,熱泵技術的推廣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不同的熱泵形式具有不同的使用條件,希望各個城市在推廣熱泵技術時一定不要盲目,最好聘請該行業的技術專家組成專家組,對該地區進行詳細科學規劃,以確定熱泵推廣方案;如果盲目推廣,則可能會引起地下水資源的短缺,或引起地下土壤的溫度變化,影響生態健康。同時,我國熱泵的應用面積雖已達到幾千萬平方米,熱泵機組生産廠家已經有幾十甚至上百家,但必須指出,我國熱泵機組的生産廠家大都是組裝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特別是熱泵機組的核心部件製冷壓縮機,在我國技術還比較落後,大部分依靠進口。北京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了單螺桿製冷壓縮機,填補了我國在單螺桿製冷壓縮機的空白,目前單螺桿製冷壓縮機已實現系列化和小批量生産,並通過了新産品鑒定,但單螺桿製冷壓縮機的大規模産業化還需得到社會和政府的支持。(實習生 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