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秋季廣交會上,一場現場病毒穿透模擬實驗,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商家和媒體的注意力。利用“複合交聯納米填充技術”生産出新型高科技“防病毒安全套”的煙臺四維高科生化公司技術專家,將一種黃色模擬體液緩緩注入四維生化安全套與其他幾個國際知名品牌避孕套中,然後,同時浸入白色模擬病毒液體中。幾分鐘後,傳統避孕套內的溶液發生顏色變化,白色模擬病毒液體穿透外膜滲透到內部與模擬體液混和,而四維生化的新型安全套內卻沒有變化,模擬病毒液被隔離在外。現場實驗引起震動,香港《明報》、《香港商報》、《文匯報》和中央電視臺6套《預防病毒新科技》節目都曾對其進行過報道。
針對煙臺四維高科的這種“防病毒安全套”是否能真正保障人們生命安全,守護人們健康生活等問題,有關專家和生産者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避孕套不等於安全套
“避孕套”就是“安全套”,這一觀念在消費者心目中早已變得理所當然。但是大量的統計資料和研究結果令人擔憂,傳統的天然乳膠避孕套在有效避孕的同時,雖然可以對病毒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但是其失敗率高達15%。
目前市售的避孕套使用的材質主要是天然乳膠,其自然裂縫在5000至70000納米之間。人類精子頭部直徑約為5000納米,艾滋病病毒的直徑約為120納米,人類乳頭瘤病毒直徑在45至55納米之間,乙肝病毒中大球形顆粒直徑為42納米。各種病毒的體積遠遠小于天然乳膠的自然縫隙,因此即使是正確使用避孕套,還是有可能感染上性傳播疾病。
10月舉行的清華大學艾滋病科學大會上,發表了清華大學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與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對320萬個艾滋病監測血樣進行分析的結論顯示,我國內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所佔的比例已從1998年的7.1%上升到35%,10年間翻了5倍,艾滋病病毒正在通過性接觸快速傳播。
國家計生委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病性病專家程延安説,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發現就診的不少病人,雖然採取了防護措施,可還是染上了性病。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共同組成的科學特別小組,于2001年7月20日與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HHS)聯合發表的報告中説: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避孕套能夠預防大多數性傳播疾病。該特別小組檢查了乙肝、艾滋病、淋病、衣原體、梅毒、軟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腫、生殖器皰疹和尖銳濕疣9種性傳播疾病,發現目前廣泛使用的避孕套不能防止任何一種性病傳播。
有消息證實,美國政府正考慮要求避孕套生産廠家在包裝上加貼警示標簽,提醒人們注意這種避孕工具並不能保證消費者避免感染性傳播疾病。我國艾滋病專家朱琪教授提出警告:“傳統的乳膠安全套不能防禦性病及艾滋病,它只能給人們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們更麻痹、更喪失警惕性。”
納米交聯技術阻隔病毒
那麼,利用納米填充技術生産出的“防病毒安全套”的防病毒原理、效果怎樣?
據煙臺四維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石浩海博士介紹,新型安全套的技術是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這項以全新質料和特殊工藝創造出的新型膠乳技術,在原理、材料、工藝技術方面都不同於世界上其它同類産品。
採用首創的“複合交聯納米填充技術”可使新型安全套膜體孔徑縮小到天然乳膠孔徑的千分之一。解決天然乳膠避孕套自然縫隙遠遠大於病毒直徑從而不能阻擋病毒的問題。除有效避孕外,它能夠從物理隔離上做到阻隔病毒,大大降低了使用者感染或傳播疾病的風險。
新型安全套從10多種天然植物中萃取出有益物質,通過特殊工藝浸漬將天然乳膠基膜包覆在中間形成三層膜。天然植物萃取成分所攜帶的正電荷分子與攜帶負電荷的病毒分子相互吸附,將病毒吸附到膜表面。對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等,以及葡萄球菌、淋病菌、白色念球菌等多種細菌及性傳播疾病的傳染介質具有阻隔、主動吸附作用,降低了使用者感染或傳播病菌的風險,提高了避孕套對性傳播疾病的預防作用;同時還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來保持女性陰道偏酸性原生態環境。
據程延安教授介紹,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用真實乙肝病毒做過對比穿透實驗:隨機抽取市面上最常見的3個品牌安全套,與四維高科提供的“青檸檬”牌安全套一起組成一個實驗組。經PCR病毒定量實驗,分別進行1、5、10、15、30、45分鐘取樣發現,傳統安全套內的病毒在10分鐘內就滲透到了安全套外的陰性血清裏,説明其對病毒並沒有做到完全有效預防;而經過同樣的反復實驗,四維高科提供的安全套外的陰性血清始終保持陰性。結論是:“青檸檬”牌安全套在實驗中沒有發現有病毒穿透現象。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病毒實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記者 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