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18日專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1月20日,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天文專家解釋説,大寒節氣到來,表明我國氣候將達到最冷時分。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小寒、大寒節氣與大暑、小暑節氣相對應,都是表示冷暖變化的節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説:“大者,乃凜冽之極也。”意思是説,到大寒節氣,是氣候達到最冷的時候。
大寒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節氣前期是“四九天”。這時天氣嚴寒,接近農曆的“臘八”,故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説法。所謂“三九四九冰上走”也正是大寒前後這段時間。在一般的年份,過了大寒就到了春節,素有“大寒小寒、殺豬過年”的説法。
天文專家提醒説,大寒時節,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前後,天氣寒冷,人們在加強身體鍛鍊的同時,在飲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應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此外,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