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芬蘭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經常適量獻血對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別是成年男性,有意想不到的預防心臟病的作用。
專家對居住在芬蘭東部的2萬餘名成年人作了調查,結果發現,與經常獻血者比較,從不獻血者的心臟病發病率要高出2倍之多。專家們對此解釋説,人體血液中含鐵過高會明顯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而適量獻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鐵量降低。
英國營養基金會科學部主任瑪格麗特的研究結果也與上述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她分析説,血液中過剩的鐵和銅都會起到加劇血液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正是導致心臟病的重要因素。專家認為,反復適量獻血會使血液黏滯性下降,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意義。
專家解釋説,現代人由於體力活動的減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這部分人的血脂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結果造成大量脂肪一層層地附著在人體的血管內壁上,這些附著的脂肪被不斷氧化後,導致血管彈性降低,形成動脈硬化症,繼而造成心腦血管疾病。而經常獻血者,血液中血脂減少,血液得到稀釋,也就降低了患動脈硬化的風險。有人懷疑反復獻血可能會導致大腦的總供血量減少,進而影響到大腦正常機能的發揮。對此,專家隨機抽檢了80名反復獻血者,應用彩色經顱多普勒儀(TCD)檢測獻血者獻血前後的大腦中動脈、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並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不論是首次還是長期獻血者,只要未發生獻血反應,獻血400毫升對腦底動脈的血流動力學不會有影響,亦不會減少大腦的總供血量。
不僅如此,有研究表明,經常獻血還可提高機體的造血功能。人自出生後,骨髓就成為其主要的造血器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髓的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後,血細胞數量的減少會對骨髓産生一種反饋機制,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並刺激其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生成。因此,只要間隔時間超過4個月以上的經常適量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有人懷疑,多次獻血後,體內的免疫細胞免疫功能會下降。對此,有關專家選擇了30名多次適量獻血者,與20名從未獻過血的、體檢合格的正常人作對照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多次獻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從未獻過血的正常人強外,細胞免疫功能並無差別。
但是,過量獻血則對獻血者身體損害較大。過量獻血者丟失了大量紅細胞,導致血紅蛋白下降,人體在劇烈運動時將可能導致機體供氧不足;同時,過量獻血還導致了血清鐵蛋白大量降低,血紅蛋白合成遲緩,造成缺鐵性貧血。(記者 羅朝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