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每天鹽的攝入量與你是否會得高血壓關係非常密切?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劉力生表示,今年高血壓日的主題是“鹽與高血壓”,就是因為食鹽過多是導致患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減少鹽的攝入量可明顯減小患腦卒中、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每人每天攝入食鹽量5—6克,進行健康清淡飲食。
據估計,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約2億,每5個成人就有1個患高血壓。部分北方地區高血壓患病率高達30%,即每3個成人中就有1個患高血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多吃鹽為什麼使血壓升高
衛生部疾控局副局長孔靈芝説,鈉鹽的過多攝入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一個人每天多吃2克食鹽,收縮壓和舒張壓將分別升高2毫米汞柱和1毫米汞柱。調查顯示,我國平均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達到12克,其中北方地區每人每天攝入食鹽量為15—18克,南方地區每人每天攝入食鹽量約10克。高鹽導致高血壓已經成為我國公眾健康的“無聲殺手”,因此,全國人民應“減少食鹽攝入,預防控制高血壓”。
那麼,多吃鹽為什麼會使血壓升高呢?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教授高玖鳴説,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它在人體內主要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於細胞外液中,與存在於細胞內液中的鉀離子共同維持細胞內外的正常平衡狀態。當人攝入食鹽過量時,由於滲透壓的作用,引起細胞外液增多,血容量隨之增多,同時增加了回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心輸出量,結果使血壓升高。
此外,細胞外鈉離子濃度加大,將使細胞外鈉離子和水分跑到細胞內,使細胞發生腫脹,當小動脈壁的平滑肌細胞腫脹後,一方面使小動脈內變狹窄,增加了外周血管阻力,另一方面增強了小動脈壁對血液中收縮血管的物質(如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等)的反應性,引起小動脈痙攣,使全身各處的細小動脈阻力增加,血壓升高;高鹽攝入還會引起細胞外的鈣流入細胞內,並抑制鈉—鈣交換,使細胞鈣排出減少,最終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可以説,鈉鹽具有調節血容量、血管彈性和血壓的作用,這決定了鈉鹽與高血壓之間的不解之緣。”高玖鳴説。
少食腌制和含鈉量高的食物
食鹽中的鈉是維持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鈉過低會導致生理代謝紊亂,中國高血壓聯盟建議普通居民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應低於3克。但是攝入食鹽過多,又會導致疾病,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每人每天攝入食鹽量6克的建議。在2006年,攝入食鹽量改成了5克。
高玖鳴説,鋻於我國居民食鹽實際攝入量與6克的建議還有較大差距,因此,中國營養學會維持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攝入量6克的建議。
5—6克的食鹽量是多少呢?就是一個普通啤酒瓶蓋平裝滿一蓋的食鹽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功煥説,亞洲人屬食鹽敏感型,血壓會隨著鹽攝入量的增加而明顯升高。少吃鈉鹽能預防健康人群得高血壓,對已患高血壓的病人而言,能大大提高其藥物控制高血壓的效果,進而使他們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變小。這些鹽要麼是由我們自己加到食物中,或者由食品公司加到了其生産的食品中,然後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因此,公眾應有選擇地食用食品,避免攝入過多的鹽。
如公眾應少食腌制的食品,如醬、醬菜、鹹肉、熏肉、午餐肉、香腸、熱狗等;少食含鈉量高的食物,如添加了亞硝酸鹽的火腿腸、加入了小蘇打的麵食和糕點等;少食鹹味濃的快餐,如漢堡包、油炸土豆等;少食用麵包屑包裹、油炸、熏制、罐裝、鹽浸的魚;注意含鹽飲料等。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教授陳紀春説,除腌制食品、熟肉製品、方便快餐和零食中含鹽高外,味精、醬油、番茄醬、甜面醬、黃醬、辣醬和腐乳等調味品中也有大量“藏起來”的鹽,因此,烹飪食物時,最好用醋、芝麻醬、咖喱、料酒、香料來調味,加蒜、姜、蔥和胡椒等來提味。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運動
為獲得保持健康血壓和心臟的營養素,應選擇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菌類、全麥食品和脫脂或低脂乳製品等。
高玖鳴説,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營養成分,同時熱量低的食品才稱得上營養好的食品。如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熱量低,食用各種新鮮蔬菜、水果可幫助控制體重和降低血壓;蘋果、香蕉、黃瓜、芹菜等水果、蔬菜含鈉低而含鉀高,也有利於降低血壓;粗加工全麥食品富含纖維素,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同時增加飽感,對保持體重有好處。每週至少食用兩次魚,富含ε-3脂肪酸的魚油有助於降低冠狀動脈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
血壓升高與體重增加關係十分密切,體重變化5公斤就足以出現血壓的明顯變化。因此,除了限制飲食保持體重外,還要增加體力活動的量和強度,使之與攝入的熱量相匹配。高玖鳴建議,成年人每天或大部分的日子裏應堅持體育活動至少30分鐘,如果做不到30分鐘,10分鐘的鍛鍊也是可取的。“運動是放鬆精神的良藥,放鬆精神同時也降低了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