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3日電(記者 周潤健 帥安寧)1月5日將迎來“小寒”節氣,標誌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專家提醒説,此時節,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每年陽曆的1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雲。月半則大矣。”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俗話説“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覺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氣象資料顯示,小寒時節,華北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40℃以下。
中央氣象臺3日發佈的未來3天全國天氣預報顯示,貴州湖南等地有凍雨,冷空氣影響南方大部地區,新疆北部、黑龍江北部和東部有小雪或雨夾雪。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説,小寒前後之所以寒冷,是因為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活動頻繁,易造成氣壓、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人們往往難以適應而感染各種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因此,人們要做好防寒防病準備。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鍊之外,在日常飲食中,如能多吃些紅棗、蘿蔔、橘子、牛肉、雞肉、鵪鶉等禦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