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基本都按農曆計算,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端午。可與這些節日不一樣的是,清明卻“屬”陽曆,其日期基本落在了陽曆的4月4日-6日。
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專家嚴家榮説,我國古代無論是計時,還是記一人的生辰,都是以農曆為依據的,這也註定了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基本都是以農曆時間為準,如春節是正月初一,中秋是八月十五。
然而,和其他傳統節日不一樣的是,清明卻是“身擔二職”,其既是節氣又為節日(冬至節氣也曾既是節日又是節氣,但其現在的影響力已遠不如清明)。天文年曆顯示今年4月4日17時46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屆時太陽運行至黃經15度。“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朗氣清、春光明媚的意思。這時草木齊長、百花開放,城市鄉村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從根本上講,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的範疇,因為其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春分點為0度,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分為24個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前後僅相差一兩天,而在陰曆裏的日期卻變化很大。
嚴家榮表示,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産,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因而,我們可以把先人流傳下來的二十四節氣看作中華民族自有的“陽曆”,因為它是中國人自己根據太陽運動規律所創立的,是非常科學的。(記者 蔡玉高 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