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民工的求職經歷
2月7日是楊佳寧在北京六里橋勞務市場求職的第5天,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今年30歲的楊佳寧來自黑龍江黑河,大年還未過完,他就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正月初六(2月3日)到達北京。
楊佳寧告訴筆者,他曾在北京務工近1年,以前做的都是短工,現在打算繼續找短工做。在他看來,做短工不僅能降低被拖欠工資的風險,而且還自由。
楊佳寧從家裏出來時僅帶了1000元。車費花去近600元,在豐臺小郭村租房月租金110元,算起來他剩下的錢已經寥寥無幾,而未來一個月的生活還是未知數。為了省錢,他每天只吃一頓晚飯———麵條和油菜,偶爾吃點雞蛋和大餅。每天早晨6點,他從住處跑到10多公里外的六里橋勞務市場。晚上6點鐘以後,他才舍得花一元錢乘公交車回到住處。
楊佳寧求職的六里橋勞務市場是自發形成的,基本上以找打短工的居多,比如裝卸、裝修、送水、保安等工作,這些活楊佳寧幾乎都做過。在勞務市場上,每來一個僱主,都會有一幫求職的圍上去商談,有的時候嫌工資低,有的時候還嫌工資高(怕是蒙人的活,幹到頭開不到工資)。楊佳寧也是在猶豫中度過了這幾天的。
這幾天,楊佳寧結識了一些求職的朋友,大家在一起有説有笑、互相幫忙,所以他覺得白天的求職生活過得非常快,也不是那麼孤獨了,偶爾碰到無“家”可歸、志趣相投的求職者時,楊佳寧會帶著他們來自己的住處住上一宿。
筆者造訪了楊佳寧在小郭村的住所,看到屋裏面沒有取暖的設備(如火爐或電褥子),唯一的“床”是用磚頭碼起來做床腿,大木板做床面。晚上睡覺冷得受不了時,他就會抽上一支煙來驅驅寒。
楊佳寧文化並不低,他是函授大專班畢業,説出話來頭頭是道。比如他説:“不在北京幹出名堂來不回家”;“男兒流血不流淚,有什麼苦都往肚子裏咽”;“滿帶笑容去生活,明天還要繼續奮鬥”。
2月7日晚,在出租房內,楊佳寧親自寫下了自己在北京的工作打算:“希望找一份好的工作,在北京發展自己的事業,改變之前的貧窮面貌。不論有多大的困難,坎坷的路永遠走下去,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奔向成功。”
像楊佳寧這樣經歷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很堅強,能忍受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苦。他們有美好的打算,對明天充滿著希望。12日晚18時,筆者電話採訪了楊佳寧,他在11日找到了一份製作廣告牌的工作,對此比較滿意,已工作兩天,每天能掙四五十元,並且老闆對待員工很不錯。當晚正是元宵夜,楊佳寧,也表達了自己念家的心緒,“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注:以上人物為化名)(實習生 王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