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平方米寬敞明亮的開放式超市,一排排白色的貨架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各種知名品牌的日用品和食品一應俱全,價格與城裏並無二樣,顧客可隨便挑選。如果不是店外的牌匾上寫著“全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示範店”的字樣,真讓人恍如身在城市。這就是位於磐石市明城鎮蛤蟆村的一家農貿超市,也是吉林省的“萬村千鄉”工程中眾多農家店中的一員。
村民張偉看著自己店裏整齊的貨架、品種齊全的商品和放在保鮮箱內的蔬菜十分感慨,在這個村裏生活了50多年,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曾經羨慕不已的城市超市,也來到了農村,更沒想到自己還是店主。據了解,這些農家超市每月的平均銷售額在2500元左右,非常受當地農民的歡迎。
“連鎖超市開到了家門口,商品質量、價格還和城裏的一樣,現在我們農民買東西方便多了!”手捏著100元大票,在店裏給小孫子買零食的農民鄭銘發樂呵呵地説。如今,像鄭銘發一樣,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600多萬名農民足不出村,就能買到和城裏超市一樣的貨物,真真正正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安全、實惠、便利的連鎖店服務。這一切,得益於吉林省在2006年廣泛開展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活動。截至目前,全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縣總數達到29個,經國家核定,新增27戶商貿流通企業作為試點企業,使試點企業總數達到37戶,建成標準農家店5000多戶,平均增銷20%,年銷售額共達9億元。
全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實施,引領了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的發展,探索了新時期搞活農村市場流通、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方便農村居民購銷的新途徑和新經驗,也給農村市場建設帶來了新的變化。首先,改善了農村整體消費環境和消費質量。鄉村的店容店貌煥然一新,自選貨架品種豐富,購物環境敞亮清潔,呈現出農村現代流通的新氣象;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凈化了流通渠道,優化了消費環境,有利於維護農村消費安全,使農民購物“不方便、不滿意、不安全”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其次,改造了農村商品流通網絡,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在運用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業態改造、提升傳統農家店的同時,供銷系統企業充分利用近年來網絡改造的成果,發揮網絡渠道優勢,把原有的一批基礎設施逐步改造成配送中心和農家店,成為農家店建設的重要力量。
兩年來,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的實踐中,全省各縣市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探索和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做法和經驗。概括來説就是:政府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商農互動;部門綜合協調,實施以城帶鄉;企業高點站位,謀劃發展佈局。各試點市縣從當地實際出發,為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提供了含金量較高、穩定性較強的扶持政策。吉林市各試點縣政府對市場工程項目適用招商引資政策,稅收按小賣店規模核算,減免相關費用,實行部門聯動,採取“一站式”辦公,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大安市政府對農家店建設實行土地辦證零收費,免收工商管理費和換發、變更營業執照費用,採取先徵後返的辦法免徵營業稅,並設立了市場工程獎勵基金;農安縣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財政、稅收、工商、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完善農村流通網絡建設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吉林省的一些試點縣將農村商業信息網建設與市場工程實施有機結合,實現了農家店改進功能“一網多用”的有益嘗試。磐石市、樺甸市建立了 “黑土地”信息連鎖互動網,成立了“黑土地”信息連鎖互動信息中心,並將“黑土地”信息連鎖互動網有效嫁接到上百個農家店上,既為全市農民提供了農産品供求信息,又提供了農村科學種養殖技術、農産品價格走勢以及有關涉農政策等信息服務,為提升“萬村千鄉市場”網點功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吉林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李珊峰興奮地告訴記者,“2007年,我省將力爭培育出41個縣級配送中心,建設8000家鄉級和村級農家店,初步形成以城市商業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多元化、連鎖化、城鄉互動發展的農村流通網絡。”長春歐亞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農安建設的配送中心,目前銷售情況良好,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如今,省裏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鼓勵企業下鄉建店,我們的幹勁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