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5月16日專電(記者孟喚)隨著購銷方式的多元化,非現場購物已成為當今時尚的消費方式。然而,遼寧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馮安祥日前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防非現場購物存在的陷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和互聯網等媒體廣告中獲取消費信息,通過郵寄或送貨等方式進行購買。但是,通過非現場渠道購買商品,消費者常會遇見産品質量低劣、沒有售後服務和“三包”以及廣告宣傳不符等問題,更有甚者,消費者把錢匯了去,卻不見寄來購買的商品。據悉,非現場購物的經營者通常採用快遞上門或郵局自取的方式交付産品,消費者常忽略索要購物票據,也有的經營者謊稱發票已附在産品包裝箱內,消費者接收産品後,卻發現根本沒有票據,結果導致維權沒有證據。
馮安祥説,正由於存在著上述諸多問題,眼下非現場購物已經成為遼寧省12315投訴的新熱點。他説,由於非現場購物有別於現場購物,購銷雙方不必面對面,這樣客觀上給假冒偽劣産品留下了空間。所以,在進行非現場購物時,務必要多加小心。同時,由於非現場購物消費者不必親臨現場,商家實行送貨上門,給消費者帶來了方便。然而正是這種所謂送貨上門的方便,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工作繁忙者構成了誘惑,為此,這兩類消費者更應警惕非現場購物存在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