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未來一週長江中下游氣象乾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雨水仍較少,因此旱區的缺水狀況仍將持續,氣象部門將全力開展抗旱預測預報服務工作,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長江中下游持續“喊渴” 專家解析乾旱成因
據相關氣候監測顯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長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8成,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少。降水持續偏少導致江河、湖泊水位異常偏低,水體面積減少明顯,農業生産受到影響,部分地區出現飲水困難。據氣象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長江幹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5月20日洞庭湖水體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73%。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錶示,造成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面積大旱的主因還是降水稀少。為什麼降水如此少?楊貴名錶示,雖然今年冷空氣頻繁,但由於暖濕氣流始終不強盛,不利於形成降雨。此外,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往年相比也偏東偏弱,太平洋水汽難以向長江中下游地區輸送,造成了該地區普遍少雨的情況。
中國氣象局的氣候中心研究員周兵也解釋説:“影響我國的水汽有三個通道,首先是索馬裏越赤道氣流,由西南越過赤道向東輸送,該氣流今年明顯偏弱;其次,孟加拉灣附近的越赤道氣流今年也很弱;此外,南海附近,和副熱帶高壓有關的越赤道氣流同樣較弱。從物質條件上來講,今年影響我國的水汽條件比較差,因此不能形成有效的降雨。”
多部門投入抗旱保收 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流量
中國多省區旱情仍在繼續,重旱農田持續增多,引發民眾對於糧食生産的憂慮,中央及地方相關部門已採取措施,積極投入抗旱保收。
5月25日到6月10日,三峽水庫日均下泄流量將加大至每秒11000到12000立方米,進一步抬升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滿足湖北、湖南兩省中稻栽插等抗旱用水需求,緩解沿江城鄉供水、灌溉引水和航運壓力,保障長江中下游地區抗旱用水及航運安全。
另外,5月23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已經緊急啟動旱災四級救災應急響應,會同財政部派出聯合工作組,分赴當前受旱災影響較為嚴重的湖北、湖南兩省,協助地方開展旱災救災工作。
未來持續晴熱 “桑達”不會給旱區送雨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長江中下游氣象乾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雨水仍較少。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
另據氣象監測顯示,目前位於菲律賓以東洋面的第2號颱風“桑達”將先向偏西方向移動,之後逐漸轉向西北方向移動,並向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海面靠近,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説,“未來幾天,它幾乎不能為我國南方旱區帶來較大降水。”
專家提醒,針對未來天氣形勢,長江中下游地區各省市需繼續做好抗旱的準備工作,要開源節流,計劃用水,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江淮、江漢一季稻區要繼續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確保一季稻適時移栽。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發力” 降水有效緩旱情
5月20日至24日,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一次明顯降雨過程。為了增加降雨,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的旱情,各級氣象部門抓住此次降雨過程的有利天氣條件開展了大規模的空中和地面增雨作業。
據統計,5月21日08時至23日08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共開展人影地面作業334次,發射炮彈3422發,火箭彈854枚。其中湖北省實施了高密度、大範圍的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抗旱作業,共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252次,發射火箭彈584枚,炮彈3352發,同時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起到了很好的增雨效果。
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下,各地增雨效果明顯。據相關氣象資料顯示,5月21日至23日早晨,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降雨,湖北東部和西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30~50毫米,湖北東南部和江西西北部有60~90毫米。這次降雨對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土壤墑情有利,但庫湖蓄水增加不明顯。最新乾旱監測顯示:湖北東南部、安徽中部、江蘇南部、湖南東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貴州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氣象乾旱。
專家同時指出,人工增雨雪作業必須要有雲和降水形成的天氣條件,沒有雲是無法作業的。要使作業的效果好,雲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如雲的厚度要大於2-3千米以上,雲底高度要小于2千米等條件。針對未來天氣,人影部門也會密切監測天氣變化,抓住有利條件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