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記者從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在新疆和田舉辦的農産品加工技術培訓班上獲悉,農産品加工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與“三農”關聯度最高、對“三農”帶動最大的産業之一,但由於儲藏、保鮮、烘乾、分級、包裝等環節的産地初加工方法原始、設施簡陋、工藝落後,造成農産品産後損失嚴重。
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副局長熱比婭·玉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十一五”期間,我國農産品加工業增速高達20%以上,2010年,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産值突破10萬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達2500多萬人,吸納農村勞動力1500萬人以上,農民直接增收2800億元。但據測算,我國糧食、果品、蔬菜的産後損失率分別達到7-11%、15-20%和20-25%,農産品大量的産後損失,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我們為增産付出的努力,不僅嚴重侵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基礎,也給農産品的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帶來較大的壓力和隱患。
熱比婭·玉山告訴記者,為探索減少農産品産後損失的有效方法,農業部近年來組織篩選了一批投資小、見效快、符合農民使用習慣、易學易懂、操作方便的産後初加工設施設備,在一些農産品集中産區進行了示範推廣,取得了減損、提質、增效的良好效果,受到地方政府、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下一步,農業部和財政部將在繼續做好相關技術和設施設備研發、篩選和示範推廣工作的基礎上,啟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惠民工程,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扶持農産品産地儲藏、加工設施建設,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農産品初加工落後的局面。(梁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