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又到購置年貨的旺季。無論是酒水飲料、糖果餅乾、還是米麵糧油、進口食品,足不出戶輕點鼠標,就能輕鬆購買。為了搶佔年末市場,商家摩拳擦掌,銀行卡的線下打折大戰也全面轉向線上。然而,新型網購陷阱也層出不窮,消費者務必謹慎防範。
低價商品 可能有詐
半個月前,南昌白領孫小姐網購時驚喜地發現一家網店優惠大酬賓,省去廣告費用,直接讓利給顧客賺好口碑,原價500多元的四件套大促銷後只需1.96元。儘管她有些疑慮但看到店舖信用不低,反正兩元錢也不多,還是下單付款,一些同事也跟風買了幾套。有謹慎的同事撥通了淘寶熱線,客服表示可能有詐。果然,幾小時後這款四件套突然下架,4萬筆訂單被套。
業內人士分析以上案例有兩種可能,一是利用顧客下單支付盜取地址和個人網上銀行的賬戶及密碼,轉而高價售出。消費者不僅隱私被洩露,銀行賬戶也存在被盜用的危險。另外一種可能是利用顧客的怕麻煩心理,就算事後發現是騙局也懶得去退1.96元,4萬份訂單中如果有一半不退款,賣家依然能得數萬元。所以,網購時一定要小心低價,這並不意味著價低就不好,而是指當某一種商品的價格低得離譜時,就要小心貓膩了。
釣魚鏈結 輕易莫點
元旦時,周女士在一家網店購買過年請客的酒水,正欲下單時賣家稱商品正好下架了,發給她一個網站鏈結,讓她通過此鏈結購買。由於該網頁和淘寶商品網頁一模一樣,陳女士沒多留神便拍下付款。等回到真正淘寶頁面查詢時,卻發現沒有交易記錄,這才知道中了釣魚網站的招,1000多元不翼而飛。
專家表示,這是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電子商務的虛擬特性,依附“淘寶網”等知名購物平臺,編撰散佈虛假商品信息,以低價引誘顧客購物。待消費者上當後,發送倣冒鏈結,讓消費者誤以為是正常的商品交易頁面。網監執法人員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點擊陌生人發來的地址,也不要隨便搜索得來的鏈結,網上交易儘量通過正規交付平臺進行,也不要隨意在任何電腦上都去網購,個人電腦上最好安裝正式的殺毒軟體。
店舖信用 仔細辨別
剛接觸網購的大學生小朱在一家“雙皇冠”(代表該網店信用等級較高)網店裏購買了一件500元的大衣,因為實體店售價近千元,小朱一開始還沾沾自喜,到貨後卻發現大衣劣質,和專櫃正品有明顯區別。一打聽才知道,這家網店是專門找人刷信用等級的,賣的都不是正品。
一般人都認為,信譽越高的網店,質量就越好,但業內人士透露,其實信用級別是可以“刷”出來的,目前網絡上出現了專門幫助賣家炒作信用的黑色産業鏈,一手收錢,一手將不良網店的信用度人為炒高。消費者在選擇網店時,一定要慎重。有網購達人整理出鑒別網店信譽的五大寶典:一看買家評論,如果買家在同一時段給好評,且都是價格比較低的商品,就有可能是“刷”信用;二看開店時間長短;三看成交量;四看看店舖的買入情況,檢驗其是否與其他賣家互刷信用;五看中差評和店家的解釋。
正品説辭 不能全信
李先生用年終獎在網上買了部新款iPad平板電腦,比實體店中便宜了500元。雖然店家一再保證絕對是正品,然而等拿到電腦後,卻發現觸屏手感遠遠比不上體驗店的試用品,程序運行也不暢,根本就是山寨貨。
類似貨不對版、以次充好的店舖並不鮮見。在淘寶網,同一商品在不同賣家處存在不小差價,甚至很多商品用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宣傳圖片,但價格卻是“天壤之別”,其中有不少是不法商販在魚目混珠。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前一定要對商品價格心裏有數,千萬不能貪圖一時的小便宜讓後續損失更嚴重。在網購商品時最好截圖,同時保留雙方買賣時候的對話記錄,以作為日後維權的憑證。(見習記者 陳昱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