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1月11日專電(記者王爍、宋曉東)消費者在“雙十一”這天齊聚網絡,奔著商家看似誘人的優惠和折扣,這種“血拼”的熱烈程度,對於刺激消費,效果可謂顯著。“狂歡購物節”激活了普通民眾的消費慾望,這對於促進經濟無疑是有益處的。
“網購狂歡節”對於社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電商的造勢之下,“雙十一”的集中購物,快遞業往往遇到短期內過載的現象,以至於使正常的快遞業務受到影響。然而客觀而言,當下的網購環境並不是那麼成熟。電商的“暗戰”、商家的策略甚至騙子乘虛而入,“網購狂歡節”的短暫繁榮背後,往往伴隨著各種消費者權益受損的現象出現。
“説好的五折成了騙取瀏覽量和炒作的手段,即便真的成交,想要及時到貨還得拼人品。”“所謂的打五折,其實想想也沒便宜到哪兒去,商場打完折也就這價,並且試完還能直接帶走”……很多消費者表示,購物狂歡節只是“看上去很美”。
有關專家提示,消費者遇到促銷期間時,更應理性消費,節日促銷氾濫,商家絞盡腦汁,很多時候都只是個“噱頭”,不排除有些商家用舊款、存貨來傾向尾貨的可能性。消費者應該仔細去辨別,不要盲目消費,除非價格非常誘人且自身確實需要,否則切莫輕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