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聖王羲之的作品《喪亂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後,3月12日在上海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公開亮相。這也是《喪亂帖》首次在中國展出。和《喪亂帖》同時踏上回國“省親”之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侍中帖》和《妹至帖》等一批書法至寶。這些作品原本都作為日本國寶秘藏于日本的皇宮和公私收藏機構內。
展覽共展出102件作品,其中日方提供了66件作品,上海博物館則提供了36件作品。展覽中最大的看點無疑是王羲之的《喪亂帖》。《喪亂帖》是奈良時代于唐朝傳入日本的,一直為日本皇室收藏,有專家考證説是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時帶去的。原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生前曾表示,王羲之的字,唐代時還有3000多幅,如今僅存世20多幅,且幾乎都被證明是後人摹本,因為都能看到勾描填墨的痕跡。《喪亂帖》最有晉時的筆風古意,又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件而真摹難辨。如果書聖尚有一幅真跡存世,也許就是《喪亂帖》。
這次展出,除了王羲之的《喪亂帖》、《孔侍中帖》和《妹至帖》三幅書法作品外,上博珍藏的王獻之的《鴨頭丸帖》,也堪稱一絕。在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與他的兒子王獻之並稱為“二王”。兩人同臺亮相,也是機會難得。雖然《鴨頭丸帖》僅有15個字,但是自古以來就流傳有緒,被認為是王獻之的真跡,是上博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