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合作編纂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獻》新書首髮式暨敦煌藏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在蘭州召開。
敦煌藏文文獻,是指收藏于敦煌藏經洞內吐蕃時期的藏文文獻。公元9世紀末吐蕃滅亡以後,西藏動亂百年, 經籍文書盡毀,所幸有八至九世紀約10000件藏文寫本保存在敦煌藏經洞中,幾乎和漢文文獻的數量相當。但這些獨一無二的藏文資料于1906-1908年分別被斯坦因與伯希和劫往英國和法國。長期以來,中國學者只有通過遠涉重洋抄錄、攝影,或利用縮微膠卷和外國出版物,才得以艱難地進行研究工作。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英藏、法藏、俄藏敦煌西域漢文文獻出版為標誌,大批流落海外文獻通過出版形式回歸祖國,促使中國的相關學術研究大步趕上了已經領先百年的西方和日本。但在此十數年中,整理出版工作主要集中于漢文文獻,而對藏文和西域文獻,特別是民族古文字文獻,還關注不夠,尤其是最大宗的敦煌古藏文文獻仍不易為國人所見。
法藏、英藏藏文材料一直是研究中古漢藏民族文化最主要的文獻資料,可惜國內目前僅有王堯等編纂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獻目錄,而關於英國材料則連完整的目錄也沒有,學者們一般無緣對具體文獻進行直接研究。《法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出版,無疑對推動研究敦煌古藏文寫本、全面了解西藏曆史、詮釋藏族文化、認知藏漢文化的雙向交流,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記者 陳宗立 實習生 王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