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手投籃”、“背後傳球”、“人盯人防守”、“回場違例”……對於很多中國體育迷來説,這些籃球術語並不陌生,但是,這些名詞正確的英文説法是什麼?用法文、西班牙文又該怎麼説?平時,這或許並不是大問題,但在北京奧運會上,準確的外文翻譯卻至關重要。7月15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發佈了“奧運體育項目名詞”,其結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為同名辭典,此事的重大意義將在北京奧運會體育賽事全面展開後凸顯出來。
根據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奧委會有關部門去年7月發佈的《譯員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預計,北京奧運會期間約需體育專業翻譯1萬名。但在國內,約30萬名專業譯員中能夠擔當體育翻譯工作的不足1.3%,不到4000名,可見體育專業翻譯之緊缺。絕大部分參與北京奧運會翻譯工作的人員亟須掌握好規範的體育項目名詞,而中外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交流,也迫切需要了解這些名詞的通用譯法。有關人士舉例説,很多項目中都有“trainer”一詞,以往都和“coach”一樣翻譯為“教練員”,但事實上,前者更偏重於“體能教練”,如與後者通譯為教練員,很可能造成中外語言交流上的困惑。
此次發佈的“奧運體育項目名詞”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路甬祥院士提議下,根據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術語中心提供的奧運體育項目術語集編譯而成的,其針對性明確——涵蓋北京奧運會全部28個體育大項、共計9000余條體育專業術語;按項目分類,採用中、英、法、西班牙四種語言對照方式列表。其涉及“奧運名稱”的《奧運體育項目名詞》一書書名,亦經北京奧組委授權使用。(記者 邢宇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