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青海各高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作為學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維穩工作和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積極搭建六大就業平臺,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措施,提供更加完善的就業服務,營造更加良好的就業環境,努力促進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一是搭建供需交流平臺。各高校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調查了解省內外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情況及專業要求,舉辦校園應屆畢業生大型就業洽談會、各種小型座談會、見面會,實行“實習+就業”、訂單式培養,以促進畢業生靈活就業,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加強與用人單位聯絡,積極組織省內外企事業單位到學校參加各類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洽談會和人才交流會,開展供需交流,各高校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青海省2009東西部就業崗位對接暨高校畢業生就業洽談會”,部分省內外用人單位還到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大學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加靈活和廣泛的選擇空間。與省外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合作,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將大學生“送出去”就業。
二是搭建就業指導平臺。各高校加大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就業形勢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心理輔導,教育學生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正確就業觀、成才觀和價值觀。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職業規劃課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專題報告、黨團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多種途徑,進一步加強了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指導畢業生客觀、理性、辨證地認識和分析就業形勢,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並對國家和青海省的就業方針政策、畢業生如何成功就業、面試技巧等方面加強指導,鼓勵畢業生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就業思想,形成有利於畢業生就業的正確輿論導向和良好社會氛圍。
三是搭建就業服務平臺。省教育廳開通了“青海省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實現了國家、省、校三級縱向聯網,還和時代英傑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教育系統”,使各高校師生都能上網使用,實現了資源共享。各高校通過黑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橫幅、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等載體,大力宣傳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各種政策,通過大學生就業服務網、短信、電話以及QQ群等形式發佈畢業生就業信息,加大了就業信息發佈力度。省屬8所高校還先後啟動了“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牧區義務教育階段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青南計劃”及“村官計劃”工程等一系列就業計劃和行動。為了使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能夠實現就業,高校還組織人員深入到西寧市、海東地區、海南州、海西州和海北州等地區進行就業市場調研,走訪當地人事、教育、廠礦企業、鄉鎮村社等單位,了解就業信息,為大學生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同時,學校領導帶隊組織人員赴北京、天津等地,發佈畢業生信息,鞏固已有的就業市場,赴青島、廣州、東莞等城市整體推薦畢業生。
四是搭建就業實習平臺。各高校大力推廣未就業畢業生實習訓練工作。在建立實習基地,推出實習崗位的基礎上,加大實習訓練工作的宣傳力度,有計劃地組織未就業畢業生參加實習培訓。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大學加強與外界的聯絡,建立了很多校外實習基地,加大學生實習、實踐工作的力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加大投入,建設了高標準的校內實訓基地;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和青海警官職業學院結合本校實際和省情特點,與企事業單位共建實訓基地,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發揮了很好作用。各高校還認真做好畢業生實習期間的考核與鑒定,及時研究分析實習訓練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使實習實訓制度成為促進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
五是搭建創業實踐平臺。把以創業帶動就業,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和主攻方向,建立健全政策、培訓、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青海大學積極宣傳推廣和總結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典型和經驗,大力倡導創業精神,著力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創新能力,積極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先後與省婦聯、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單位聯合開展了創業培訓進校園、創業知識講座等活動,設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每年撥付專項資金20萬元,支持大學參與科研,提高大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技創新能力。青海師範大學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實施“創業培訓進校園”活動,邀請成功創業校友和省內專家、學者來校做報告和舉辦“創業+就業”高層次人才高端訪談活動,學校還成立了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發展協會,設立了畢業生創業啟助金。青海民族大學結合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了“自主創業我先行”、“現代女性大講堂---促進女性就業創業論壇”、“計算機平面設計”、“勤工科技看就業”等專題報告、學術講座和“畢業生招聘模擬大賽”等,使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就業技能、綜合素質、創業意識和創業本領有了明顯的提升,涌現出了2006級熱能動力專業汽車工程方向韋國勇同學創辦“銘潤汽車保姆工作室”、2006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林亮同學創辦“勤工儉學洗衣社”等大學生“以創業帶就業”的典型。
六是搭建區域合作平臺。各高校為提高畢業生就業,加強區域合作,拓展就業渠道。青海大學實施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先後為國土資源廳、西部礦業和青海鹽湖集團等單位培養了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青海民族大學主管校領導積極組織職能處(室)和相關院係負責人,分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四川甘孜、阿壩和廣東、浙江等省區,進一步蒐集用人信息,拓展省外就業市場。青海師範大學積極組織人員深入西寧市、海東地區等地,走訪當地人事局、教育局、廠礦企業、鄉鎮村社等單位,了解就業信息,通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協助,前往天津等地考察聯絡企業,搭建與探索以“校企合作”為模式的學生就業渠道,努力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向聯動。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和青海警官職業學院也都積極主動加強與省內外企業合作,積極實踐和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通過學校與企業、學校與行業、學校與社會在辦學上的有機融合,創建適合高原區域經濟發展的“校企合作”、“校縣合作”等辦學機制,積極推行“雙證書”和“訂單式”培養,努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