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拜月
舊時佛山人如何過中秋?《佛山忠義鄉志》記載:“醉芋酒而清風生,拜嫦娥而逸興發”。而這一句話,就包含了自古以來佛山人過中秋最重要的兩個習俗:吃芋頭和拜月光。
不過,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地,佛山歷來重視傳統民俗。也有許多深具嶺南特色的中秋習俗,而今已經消失,例如玩菱角車、砌番塔等。
400年前,正是清朝初年穩定繁榮的年代。那時候的佛山,水網密布,手工業和商業發展到了頂峰時期,被譽為“商務為天下最”、“全國四大聚”。在佛山普通的農戶家庭,中秋節是除了除夕以外的家庭重要聚會。
進入農曆八月初以後,一些農戶家庭就要開始為中秋節忙碌了。要添置的東西很多,祭祀用的香燭、燒豬、水果……女主人心靈手巧,幾乎將柚子完整地剝除而不破壞柚皮。她將幾個柚皮串起來挂在門上,裏面點上一支蠟燭,遠看就像一輪輪皎潔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相映成趣。
而等到農曆八月十四晚,就要進入最重要的“拜月”:全家在院子裏空曠的地方燃起香燭,擺上祭祀的用品,對著皎潔的月光行叩拜禮,祈禱今年的豐收和平安。農曆八月十五,門口豎起中秋燈——買的是孩子最喜歡的小白兔的樣子,三桌飯菜早早地準備好,只等家人回家過節……吃過晚飯後,全家都聚集到了院子裏,一邊賞月,吃著甜甜的月餅和柚子,一邊閒話家常享受團圓。
此刻最快樂莫過於幼齡童,他們嘴裏塞著滿滿的零食,手裏拿著漂亮的秋燈,時不時地拉動著手裏的菱角車發出快樂的“嗚嗚”聲……
廣東省民俗協會常務理事余婉韶告訴記者,中秋節其實是從中原傳過來,點燈、吃月餅、賞月等都和別的地方一樣。“但是珠三角地區有許多有特色的飲食講究,例如吃芋頭、柚子、香蕉都是取大小團圓的意義。”余婉韶説。
消逝的風俗
吃田螺:中秋節“挑”石螺、吮田螺,據説是求聰明之意。傳説古時一個窮秀才過中秋節時無錢買肉,便到魚塘摸些田螺、石螺回來煮。有人問他為什麼中秋節的晚上要吃田螺,秀才答道,田螺俗稱攀桂,今晚月圓不正好到廣寒宮折桂枝嗎?後來秀才中舉。月秋吃田螺這習俗就流傳下來。
砌番塔:小孩子過中秋,一定會“燒番塔”。砌番塔很講究技巧,要用碎磚、瓦片搭成橋狀,塊塊相連,下寬頂窄,整體上像寶塔的樣子。當點燃柴草,火便沿著番塔上升,番塔燒到最後,會揚起火花。火花高升意味著吉祥如意、來年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