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民俗專家春節話春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0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1月31日電(記者 周潤健、蔡玉高)“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歡聲”……為慶祝新春的到來,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把精心挑選的春聯貼在門兩旁,並配以“福”字。民俗專家説,春聯在我國已有千年曆史,至今不衰。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春聯來源於古代的桃符,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長期延續下來的民族風俗文化,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環。

    桃符演變為春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到了宋代時,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在當時仍稱為“桃符”。如王安石詩中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挂桃符的盛況。明代時,春節貼春聯的民俗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在民間推廣春聯,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清代時,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又有了很大提高,春聯開始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那麼,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貼春聯呢?民俗專家表示,這涉及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觀念。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人自古就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裏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很好選擇。人們借助於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裏,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同時中國人過春節很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親訪友等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氣氛的一種外在手段。

 
 
 相關鏈結
· 民俗專家解釋春節為何要吃餃子
· 專家:春節是中國的“感恩節”
· 春節民俗文化:燃放爆竹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曆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