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14日電(記者 周潤健)17日是傳統的元宵佳節,如果説大年是一台全民參與的民俗大戲,那麼,正月十五元宵節就是這臺大戲的壓軸節目。民俗專家表示,作為傳統節日的元宵節在我國已經傳承了2000多年。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燈節”。相傳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正月十五被稱為“元宵節”。“一年明月打頭圓”,因此,元宵也被稱為“元夕”“元夜”。
古時候人們又將元宵節稱為“上元節”,按照中國民間傳統,在一年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下綵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團聚,其樂融融。
除夕和正月初一過大年,傳統上是以家庭為單位歡度,元宵節則不同,講究的是走出家門普天同樂,是各民俗節日中唯一以歡樂熱鬧為核心內容的,因此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説法,“鬧花燈”“鬧社火”“鬧元宵”,熱烈奔放的“鬧”無處不在。
民俗專家表示,隨著“正月十五鬧元宵”的開始,慶祝新年活動進入了高潮,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城市鄉村,通宵張燈結綵,燈火通明,大放異彩,男女老幼,錦繡服飾,觀賞花燈,遊覽勝景。所以有人説,元宵節是中國人的狂歡節,這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