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16日專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天上圓月照,地下闔家歡”。17日迎來元宵佳節。民俗專家介紹説,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漢族歡度元宵佳節的同時,還有16個少數民族也過這一節日,雖然習俗不盡相同,但追求團圓、和睦、幸福、吉祥的主題是一致和永恒的。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元宵節始於漢代,又叫“燈節”“上元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不只是漢族的節日,我國還有16個少數民族也習慣過元宵節,它們分別是滿族、朝鮮族、赫哲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回族、錫伯族、藏族、納西族、瑤族、畬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
“漢族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很多,包括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觀社火、迎紫姑、遛百病等等。少數民族過元宵節,多數習俗與漢族相隨,但也有一些少數民族獨具特色,這些習俗活動主要以祈求豐年、追求健康、求吉祈福、祭祀祖先為主要內容。”王來華説。
朝鮮族的習俗是這天要先到祖墳送燈,然後在院內挂天燈、院門兩旁挂壁燈,還要到河裏放燈船。節日期間,朝鮮族全家人在早飯前要空腹喝“耳明酒”,據説喝了這種酒可以耳聰目明,不管是男女老少都要喝一杯。此酒並非特製,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布依族的習俗是在正月十五祭奠逝去的親人,要在墳塋的四週點燈;元宵節是黎族的小年,晚上要殺雞設家宴,全家大小齊集;藏族在藏曆正月十五這一天要舉辦酥油花燈節,入夜後滿街搭起花架,上面用酥油堆塑成各種人物、花木、鳥獸等圖案;鄂倫春族正月十五這天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臉時要先叩頭。
民俗專家表示,17個民族共同歡度元宵佳節體現了這個節日的狂歡屬性,使人們追求歡樂、祥和、團圓、喜慶、熱鬧的美好情感得以完美釋放,同時,有些差異的節俗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