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大連市結合實際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綱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4日   來源:大連市人民政府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任務

  7.推進縣域經濟新發展。要以工業化為主導、城鎮化為支撐、市場化為基礎,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農民增收,培植區市縣和鄉鎮的支柱財源。

  ———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充分發揮我市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開放優勢,全力抓好“一島十區”(長興島綜合性深水港口及大型臨港産業區、旅順經濟開發區、雙島灣石化工業區、營城子工業區、三十里堡臨港工業區、登沙河工業區、海灣工業區、松木島化工區、瓦房店工業區、皮楊陸島經濟區、花園口工業區)建設,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産要素快速向園區聚集。大力發展臨港産業、配套工業和有資源優勢的農産品精深加工業,下氣力培育特色品牌,擴張優勢規模,做強支柱産業,加快構築縣域新型工業體系。繼續實施“北三市”大開發戰略,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十一五”期間,每個區市縣力爭新增20個稅收超過千萬元的支柱企業,形成3 5個競爭力強的主導産業,“北三市”和長海縣要全部躋身於全國百強縣(市)行列。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按照“産業立鎮、特色興鎮、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的原則,在繼續推進20個中心鎮建設的同時,分層次、有重點地建設一批工業型、貿易型、旅遊型和港口型等不同産業特色的小城鎮,不斷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和輻射能力。要抓好中心鎮的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將縣域和重點鎮的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列入全市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抓緊組織實施。提高城鎮管理建設水平,建立健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城鎮持續發展內生動力,為農民非農化轉移和就業增收拓展空間。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膽、工作上放手放開、政策上放寬放活,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引導民營經濟向縣域工業和現代農業轉移,擔當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力軍。要重點在投融資、技術支持、信息服務和市場開拓等領域,培育縣域民營經濟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在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保鮮、運銷、服務等勞動密集型業體。

  8.構建現代農業新格局。圍繞國際市場、國際標準、國際規則,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加速培育知名品牌,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化、專業化生産格局,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全面完成《大連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

  ———加快調整優化農業區域佈局。進一步做大做強水産、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優勢産業,逐步形成北部山區以森林公園、溫泉療養、水果生産、草食動物飼養為主的旅遊觀光和特色農業帶;中部地區以食品加工、優質水果、優質雜糧和畜禽飼養為主的農業綜合發展産業帶;南部沿海以十大重點漁港為基礎、六個水産養殖“百萬工程”為主導、五大漁業體系為支撐、“3 S”(陽光、沙灘、海洋)旅遊為核心的特色海洋經濟帶;城市近郊以良種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創匯農業、觀光農業為特色的都市農業經濟帶。同時,沿大莊高速公路兩側建設優良“三子”(種子、苗子、崽子)繁育推廣帶,沿沈大高速公路建設農産品精深加工帶,沿旅順北路建設高科技農業研發帶,沿永青路建設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帶,並實現沿海防護林基幹林帶封閉合攏,在主要公路兩翼形成高標準綠化帶。

  ———全面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繼續實施農業“聚寶”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每年普及十大農業實用增産技術,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關鍵生産環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積極推行節地、節水、節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加快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科學有效的災害天氣預警體系和預報機制。按照“體系服務農民、農民進入體系”的總體要求,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同時要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促進體系高效運轉,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得到根本保障。

  ———加快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大力度防治面源污染,切實把生態環境保護由事後整治轉向源頭管理。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産,促進品牌農業發展。大力推進放心食品工程,深化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推進區市縣、鄉鎮兩級農産品安全協調機構建設。加快獸醫體制改革和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反應機制,加強動物衛生執法監督。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加大農業投入品專項治理,確保各類農産品質量安全。

  ———加快農業産業化經營體系建設。全方位打造以國家、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為核心的龍頭企業集群;大力興建農産品保鮮儲藏企業群;繼續構築“121”現代農業園區基地群;加速組建以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大戶為紐帶的農産品産銷服務組織群;逐步完善以市農産品一級拍賣市場(現代農業物流園)、區市縣專業批發市場、鄉鎮集貿市場和村屯連鎖超市為主體的農産品流通群。要以提高帶動農戶能力為核心,建立和完善産業化經營利益聯結機制、風險保障機制、監督約束機制和行業協調機制,將千家萬戶農民有序帶入産業化鏈條,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要創新農村供銷合作社服務方式,加快現代經營網絡建設,為農産品流通和農民生産生活資料供應提供優質服務。

  9.培育文明向上新農民。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技能培訓和文化事業,強化農民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民主法制意識,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創業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教科書費並對貧困家庭寄宿生補助生活費,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優秀教師到鄉村中小學任教制度,完善以區市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逐步推行農村中小學校車制度,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和海島建設一批寄宿制中小學。繼續完善農村高中階段扶困助學制度。健全政府、集體和個人共同負擔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攤機制,建立面向貧困家庭的幼兒學前教育救助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逐步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大力發展農民職業教育,建設高質量的農村職教中心。積極探索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農民教育模式,建立覆蓋區市縣、鄉鎮、村的三級教育培訓網絡。

  ———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以培養農村專業大戶、種養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人和科技能人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培訓農村實用型人才。繼續實施綠色證書、星火富民、青年農民和“萬名農民上網”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年度培訓率要達到90%以上。完善農民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制度,併為獲得高級農民技師職稱的農民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推廣補貼。

  ———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抓好市、區市縣、鄉鎮100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和50個鄉土人才基地建設,每年培訓有職業技能的農民8萬人以上,培訓鄉土人才15萬人次以上。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推動農村勞動力每年轉移6萬人以上。力爭在現已轉移50萬勞動力的基礎上,再轉移30萬人,使農村非農勞動力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實施農村文化體育建設工程。重點加大鄉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因地制宜建設多功能鄉鎮文化中心或綜合文化站。繼續推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書下鄉工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文體活動,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完善文化館、圖書館設施,區市縣文化館、圖書館要全部進入國家等級館行列。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進行以“八榮八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現代觀念、先進文化、致富信息、文明習慣、計劃生育、村規民約”進家庭活動。加強婚前教育,倡導文明婚俗,促進農村和諧婚姻家庭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殯葬習俗改革。加強法律知識、科學知識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農民遵守法紀、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自覺接受現代文明,抵制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建設平安和諧鄉村。加強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切實把群眾體育工作的重點轉向農村,各區市縣要建設市民健身中心,並輻射到社區和有條件的鄉鎮。

  10.營造村屯環境新面貌。加強村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山、河、路、屯綠化美化,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改變農村落後的生活方式,打造整潔、舒適、文明的生活環境,建設現代文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認真做好村屯規劃佈局。要兼顧自然環境,突出地方特色,按照“節約用地、適度超前、做強優勢産業、體現文化內涵、融入現代文明”的要求,在搞好村屯整治規劃的基礎上,確定建設方案並科學有序地組織實施。未完成規劃的地方,不得新批宅基地。近郊規模較小的村屯,要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聚;遠郊村可根據“農戶自願、規模適度、合理聚集和有利於生産生活”的原則,逐步撤並小村屯、搬遷偏遠戶;人文景觀奇特和自然風光秀美的村屯,要積極發展休閒、觀光旅遊度假村;沿海地區要興建體現漁民生活特點的現代化新漁村;深山、水庫周邊和生存條件極差的村落,要有計劃地實行移民搬遷,集中建設較高標準的生態新村,形成梯次合理的村莊佈局。

  ———實施以“四個五”為載體的村屯整治工程。一是“五清”(清垃圾、清糞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二是“五改”(改水、改路、改廁、改灶、改圈),三是“五建”(建集中供水網、建村屯油路、建沼氣太陽能利用工程、建綜合活動室、建村民娛樂廣場),四是“五上”(上無線廣播、上有線電視、上電話電腦電視的信息服務平臺、上村屯綠化、上連鎖超市)。要以村為單位,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標準。通過“五清”、“五改”,解決村屯環境衛生“臟、亂、差、散”問題,基本達到村容整潔、街巷平坦、院落乾淨、道路暢通、環境優美的目標;通過“五建”、“五上”,解決農村飲水難、行路難、燒柴難、學習難、娛樂難和購物難等問題,創造農村現代祥和、農民安居樂業的良好社會環境。

  11.健全民主管理新機制。按照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要求,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鄉村領導班子建設。繼續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健全發揮黨員模範作用、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改進農村黨組織的組織設置,創新工作方式和工作載體,積極探索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建立黨支部,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和協會組織的優勢,帶領農民發展農村經濟。要加強黨組織的陣地建設,繼續搞好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提高建設新農村的本領。要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到鄉鎮任主要領導,同時注重在農民中培養和選拔發展經濟有辦法、群眾威信高的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充實村級領導班子。

  ———切實保障農民民主權利。紮實推進民主管理的各項工作,切實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維護村民的知情權、管理權、參與權與監督權。教育和引導農民增強民主意識、珍惜自身權利,推動農村基層民主有序發展。積極引導農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提高農村基層幹部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層事務、處理矛盾糾紛的能力,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村委會參與和農民群眾自主維權相結合的農民權益保障機制。深入開展村務、財務公開民主管理活動,積極推進村集體財務委託代理制。認真做好村級債權債務清查核實工作,切實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健全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制度,完善農民自主籌資籌勞機制。推進農村管理信息化,加快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提高農村科學決策水平。建立村民共同保護環境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努力形成農民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長效機制,真正使廣大農民成為建設新農村和管理新農村的主人。

  ———加快推動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村集體經濟産權關係,積極探索集體資産保值增殖的新路子,大力推行以村集體存量資産折股量化給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實現“資産變股權、村民變股東”的股份合作制度。力爭5年內,將“南三區”和開發區60%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改造成新型股份合作制公司,“北三市”城郊村完成股份合作改革試點。

  12.實現生活水平新提高。逐步解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深層次矛盾,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全面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加快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農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的日常經費投入,徹底解決全市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問題,加快農村急救分中心和婦幼保健院(所)建設,全市鄉鎮衛生院、急救分中心及婦幼保健院(所)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深化鄉鎮衛生院內部改革,加大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偏遠地區村衛生所建設。增加市、區市縣兩級財政補貼,鞏固發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探索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管理的新模式。進一步加強農村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建設,整頓農村藥品市場秩序,建立城鎮醫療機構對口支持農村和定期到農村服務的長效機制,確保農民就醫方便及時、用藥安全有效。

  ———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並根據農民收入增長幅度逐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以農村低保制度為主體,以住房、醫療、教育、計劃生育等專項救助制度為輔助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使農村居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殘有所助,切實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在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解決農村困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推動農村老齡、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區市縣、鄉鎮、村三級老齡和殘疾人工作隊伍。啟動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工程,儘快完成農村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整合改建工作。加快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使困難居民全部住上安全房。落實好為農村困難家庭配置彩電的工作。實施農村“救助超市”建設工程,在所有鄉鎮建立“救助超市”。形成覆蓋全市農村的社會救助、救援網絡。

  ———全面推進農村公路網絡建設。建設高速公路網、經濟幹線網、區域連通網、農村公路網以及環濱海公路,大幅度提高公路網的密度、等級和標準,形成“四網一環”的公路網佈局。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在實現村村通油路的基礎上,加快村屯通油路建設步伐,力爭實現重要村屯通油路,進一步縮短中心城區通達市轄各鄉鎮的距離,形成“兩小時經濟圈”。

  ———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産品集貿、批發市場改造升級,鼓勵商貿企業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銷售等現代流通業。大力推進“千村百鎮”市場工程。以縣城中心店為龍頭、鄉鎮連鎖店為骨幹、村屯農家店為基礎、龍頭企業配送中心為支撐,建立覆蓋全市所有鄉鎮村屯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

  ———繼續加大對低收入鄉、村幫扶力度。堅持開髮式扶貧,加快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城鄉扶貧對口幫工作要向深度和廣度推進,把扶貧工作著力點落實到村、伸延到戶,儘快改變落後鄉、村面貌。要重視民族鄉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對事關民族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建設項目,要納入規劃,優先安排。

    1 2 3  
 
 
 相關鏈結
· 廣東召開全省金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座談會
· 山東省煙臺市通過“3+1”模式聯手共建新農村
· 江蘇徐州國土局5項措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安徽省今年將啟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試點工作
· 農業部部長:龍頭企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 農業部與吉林省新農村省部共建示範村工作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