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培育的“國稻6號”、“揚兩優6號”、“魯單981”等作物品種權轉讓費,每一項都是一個驚人數字;四川一農科所申請了植物品種權30多件,通過向企業轉讓使用品種權,獲得了高額回報……知識的價值得到社會高度肯定。尊重科學、尊重知識、激勵農業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正在我們的社會中形成,這些都得益於國家大力實施農業知識産權保護制度。
對農業知識産權工作,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國務院1997年頒布了《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9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農業知識産權保護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種子法》進一步明確規定,在我國實行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近年來通過與UPOV及成員國之間的廣泛交流與合作,同時在國內大力宣傳培訓,加強規章制度、技術支撐體系和執法體系建設,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正逐步與國際接軌,並取得了明顯成效。7年中,農業部先後發佈了6批植物品種保護名錄,受保護的植物屬和種達到62個,這為越來越多的育種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保護的機會。
規章制度和體系隊伍日趨完善,保護範圍不斷擴大。為了配合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實施,農業部先後制定了《實施細則》、《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處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有章可循;為了保證授權的科學性和公正性,農業部組建了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新品種測試中心和分中心等管理機構,建立了植物新品種審查、測試等工作體系。近年來,在借鑒國際植物新品種測試技術規範的基礎上,研製了玉米、水稻等80種植物新品種測試指南和部分植物新品種DNA快速檢測技術標準,為農業品種權事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新品種保護制度宣傳日益深入,申請數量大幅度上升。現在,我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正在得到國內外育種者的廣泛認可和擁戴。農業部受理的品種權申請,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2005年年申請量達到950件,躍居UPOV成員國第4位。截至2005年底,農業部受理品種權申請2996件,國內申清來源已擴大到30個省市自治區,在國外申請數量109件中,2005年達到了77件,超過了前5年的總和。
品種權意識普遍增強,促進了種子産業市場化發育。在加強全國植物新品種保護行政執法的同時,農業部還在黑龍江等13個省市開展行政執法試點工作,嚴厲打擊各類品種權違法行為,使人們的品種權意識普遍增強,具有法律保障的品種權的轉讓開始成為科研單位與種子企業合理分工協作的重要紐帶。通過行業分工,研究單位發揮育種技術和人才優勢,種子企業發揮資金、設施設備以及營銷方面的優勢,各司其長,各得其所,從而促進了種子産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同時,由於育種開發投資回收機制的形成,極大地調動了社會資本投入育種開發的積極性,現在企業和個人的品種權申請數量大幅度增加,2005年,已佔國內年申請量的40%。
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國際環境不斷改善。今年7月初,UPOV第35次大田作物工作組會議在北京召開,討論修訂玉米、茶樹、豌豆、穀子等6個作物的DUS測試指南等技術性文件,我國在農業知識産權保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話語權,同時也為我國從事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員提供了廣泛交流和直接學習的機會。作為UPOV成員國,我國在積極參加該組織活動的同時,還與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UPOV成員國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增進了國際了解,改善了國際環境。
人們欣慰地看到,農業知識産權保護下的無形資源,正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為種業發展給予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時為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