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三成多企業集團老總認為,科研開發能力弱、産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影響當前陜西企業集團生産經營和發展。據了解,近年來雖然陜西省企業集團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企業投入的研究開發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已越過國際公認的維持企業生存的警戒線比例(國際標準為2%)。但是隨著全省企業集團資産規模和經營效益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活動卻出現令人擔憂的現象:
一是研究開發費用投入減少。調查顯示,全省128戶企業集團2005年僅有43.7%的集團進行了科研投入,投入研究開發費用共計28.4億元,同比減少4.5%;全省企業集團研究開發費用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1.83%,同比降低0.54個百分點。在企業集團資産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企業科研投入卻出現嚴重背離,必然抑制企業集團的長遠發展。
二是技術創新體系不健全。截至2005年底,全省128戶企業集團中還有56戶企業未建立技術中心,佔企業集團四成多。而在建立了技術中心的企業中,也僅有3戶企業科研開發設施、研究經費和技術人員能夠完全滿足企業生産需要,有53戶基本能夠滿足,有16戶不能完全滿足需要。
三是專利意識淡薄。全省128戶企業集團2005年在國際上獲得美國專利申請授權的僅有秦川機床1戶企業,在國內獲得專利申請的也只有28戶企業,還有100戶企業沒有專利。
四是新産品開發嚴重不足。全省128戶企業集團2005年只有31戶企業有新産品銷售收入,新産品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10.59%。新産品開發不足,直接影響企業産品市場佔有率。全省企業集團有63戶企業主要産品國內市場佔有率在1%以下。
五是企業“重市場,輕研發”意識,難以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目前,大部分企業研究開發力量薄弱,企業不能通過産品創新來獲得高額利潤,企業競爭傾向於價格競爭模式,用於研究開發的資金比較短缺。這一現象與市場競爭日益由成本和價格的競爭,轉向依靠研究開發、産品質量、品牌的競爭相背離,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朱亞麗 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