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週日,是北京今年入冬最寒冷的一天。站在五六級的寒風中等公交車,雖然臉被凍得通紅,但萬科青青家園的陳先生心情卻不錯:“以前單程去北京站得花2元,現在通了社區公交475路,每月能省不少錢呢!”
開通社區公交,方便居民出行,是北京市確立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快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已成為市委市政府近年來研究最多的問題之一。北京市各職能部門紛紛出臺配套政策,共同促進首都公共交通事業發展。
從現在開始到2010年之前,北京將基本建成以軌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為骨架,地面公交為主體,快線、普線、支線相協調,覆蓋城鄉的公共交通網絡。並將初步建成交通設施功能結構較為完善,承載能力明顯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先進,基本適應日益增長交通需求的“新北京交通體系”框架。
為市民出行方便市委市政府數十次會議調研作為15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到今年11月已達285萬輛,而且仍以平均每天1000輛的速度增加,小汽車出行比例持續增長,高峰時段市區主要幹道基本處於飽和狀態,道路交通擁堵嚴重。
交通已成為城市運行管理中十分突出的問題。難題如何破解?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成為最佳答案。
為了讓關係廣大普通市民出行的公共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質優價廉,市委市政府花費了不少心思。市委常委會、市長辦公會多次研究加快公共交通發展的措施,市領導一次次地走向基層、深入工地進行調研。
12月16日,市委書記劉淇來到地鐵五號線工程現場和首都機場線溫榆河架橋工地,細細察看軌道交通和橋梁的最新進展。他強調,公共交通是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一定要加強規劃,加快建設,著力發展軌道交通,以強有力的措施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11月25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岐山下到地鐵五號線施工隧道,對北京市發展公共交通、加快軌道建設進行調研。他強調,要把發展公共交通作為治理交通擁堵的治本之策,推動首都公共交通事業快速發展。
保障運營優化線路公共交通合理配置資源通過調研,對公交線網存在問題逐漸有了一個清晰認識:一是線路分佈不均衡,城市中心地區線路集中、重復多,邊緣地區線路少、覆蓋不夠;二是線網層次不合理,缺乏快速公交幹線和小區支線;三是線路分工不明確,市區與郊區線網缺乏合理分工與銜接。
問題擺出來了,市交通委等有關部門逐一對症下藥。
減少重復線路,擴大覆蓋範圍,更多的公交線路開始向五環外延展。對重復線路進行適當削減,過長的線路進行適當的縮短,使線網整體佈局和運力配置更好地滿足公交客流需求,最終建立起以快線網為骨架、普線網為基礎、支線網為補充的三級公共交通網絡。
採用大站快車方式,滿足大客流長距離出行需求,市區快線網與市域快線網在三四環周邊銜接換乘;優化普線網,以原月票有效線路為基礎,結合快線布設,減少市區幹道重復線路,最終快線、普線銜接形成“飼喂關係”,方便小區居民出行。
線網優化調整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必然會給部分線路的少量乘客帶來不便。市交通委明確表示,線網優化調整將本著不縮小服務範圍、不減少運力配備、不降低服務水平的原則,與專用道設置、換乘場站改造、延長運營時間、縮小發車間隔、完善乘客信息服務等措施配套,分期分批逐步推進,最大限度減少對乘客的影響。
預計線網優化調整規劃全部實施後,將減少110條重復線路,三環內減少站牌約3000塊,可將中心區重復線路車輛約1500部投入到小區公交線路,完善中心城周邊約300多個小區的公交服務。
優化公交環境全力推進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公交場站功能和佈局不盡合理,與乘客換乘、運輸組織不相適應。表現在換乘不方便,換乘距離遠,平均換乘距離為355米,其中500米以上的佔30%;缺乏專用的換乘設施,絕大多數為路邊換乘,換乘秩序與安全性差。
改善換乘條件,吸引更多市民乘坐成為關鍵。
經過市交通委等部門多次研究協調,拿出一整套解決方案。一方面按照客流規模不同,規劃建設三級公交換乘場站體系。一級換乘節點為日換乘量8萬人次以上的綜合樞紐,目前已建成動物園、六里橋、北京西站北廣場三處,正在建設東直門、西直門、一畝園、北京西站南廣場等四處,還將規劃建設宋家莊、北太平莊、四惠、蘋果園、望京等綜合樞紐,這樣可實現公交、地鐵、鐵路、長途、出租、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和“零換乘”,大大提高交通網絡節點的集散能力。在市區建設一批二三級換乘節點,改善換乘條件,縮短換乘距離,實現乘客進站安全有序換乘,減少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截止到目前,北京市已完成四惠、阜成門、崇文門等11處公交換乘場站改造,實現了37條線站內到發、17萬人次站內換乘;2007年1月1日前還將完成安定門、北官廳等10處公交換乘場站改造,實現44條線站內到發、近8萬人次站內換乘;2007年計劃完成左家莊、大屯、積水潭、東大橋等20處公交換乘場站改造。
整體規劃實施後,北京市將建成一級換乘節點(綜合樞紐)13處,二級換乘節點(換乘中心站)20處,三級換乘節點(換乘站)49處,公交綜合駐車設施12處。
隨著私家車增多,居住區域外移,小汽車與公交換乘是一個新出現的問題。北京市沿中心城周邊軌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車站規劃建設小汽車駐車換乘系統,實行低價位或免費停車換乘的收費政策,引導小汽車換乘公共交通,減少市區小汽車交通量,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在軌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沿線規劃26處駐車換乘場站,近期將在地鐵八通線、13號線、地鐵5號線及大容量快速公交沿線進行規劃建設,先期啟動13號線霍營站、八通線北苑站的試點。
落實路權優先提高公共交通運送能力一份調查顯示:從運送能力上看,公共交通是小汽車方式的5至10倍;從人均佔用道路面積上看,公共交通僅是小汽車方式的1/10至1/20。隨著小汽車的快速增長,城市道路日益成為稀缺資源,為使有限的道路資源滿足更多的市民出行,設置公交專用道、提高公交運送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普遍做法。
設置公交專用道可有效提高公交運行速度和準點率、縮短乘客出行時間,將吸引更多的個體交通出行轉向公共交通。目前北京市公交專用道已達165公里,據統計,市區設置專用道的公交線路高峰平均運營速度為20公里/小時,無專用道的線路高峰平均運營速度為14公里/小時。但總的來看尚未形成網絡,公交整體運行速度仍然偏低。
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加大路權優先力度,擴大公交專用道的規模。根據客流和道路條件,分時、分段、靈活多樣的設置公交專用道,配合公交快速線網構建,逐步覆蓋主要客流走廊,連續成網;強化公交優先理念,鋪設彩色公交專用道路面,配套設置清晰直觀的標誌標識系統;逐步建立公共交通信號優先系統。
為更好地發揮公交專用道的作用,有關部門採取七項措施,加大公交路權優先力度:一是新建道路同步設置公交專用道;二是現有道路增加施劃公交專用道;三是延長現有專用道使用時間;四是修建施劃公交港灣;五是實行公交優先信號;六是特勤管理兼顧公交優先;七是實施道路工程改造設置大容量快速公交專用道。
截至11月15日,北京市已在10條道路上施劃公交專用道34.5公里,結合疏堵工程建成25處公交港灣,延長二三環路公交港灣標線82處;2006年年底前將在二三環主路施劃6處4.9公里公交專用道。
2007年6月底前,北京市將完成二三環試驗段和全天、白天時段公交專用道彩色鋪裝;在現有道路增加施劃27.7公里公交專用道。明年年底前,結合新、改建道路完工,施劃57.7公里公交專用道,同時啟動白頤路中央專用道建設。
公共財政加大支出票制改革向低收入群體傾斜公共交通屬於社會公益性質,政府對公交的虧損補貼實際是用於購買公共客運服務的公共財政支出。這是北京市對公共交通的一個定位。
今年市財政局共安排116.7億元支持優化公共交通及軌道交通投資。其中對公交集團經營的月票有效線路給予運營虧損補貼、IC卡折扣補貼和燃油漲價價差補貼是“最大頭”。同時,財政部門對公交企業更新老舊車輛、使用清潔燃料等項目給予補助,支持保護大氣環境。此外,為配合實施“一卡通”刷卡乘車,投入財政資金改造站臺,改善公交服務條件。
另外,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完成了巴士公司的資産置換,將原本上市的巴士公司資産置換下來,重新劃給公交集團,實現了市區公交統一納入公共財政支出。
進一步就低統一公共交通票制票價,增加公交吸引力。自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就低統一市區地面公交普票票制票價,單一票制線路1元/乘次,計程票制線路12公里1元起價,每增加5公里加價0.5元;繼續發行普通卡,新發行學生卡,普通卡享受4折、學生卡享受2折優惠。
公共財政加大支出力度,票制改革向低收入群體傾斜,把公共交通當成公益性事業經營,而不是推向市場。諸多實際舉措詮釋著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軌道交通迎來建設高峰期為什麼人們願意乘坐地鐵、城鐵出門?“作為公共交通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軌道交通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時準性,通過這種交通工具,從出家門到目的地可以比較準確地估計出時間。”市發改委有關人士這樣解釋。這也就是“十五”以來北京加速發展軌道交通的一個重要原因。“十五”期間,北京軌道交通里程翻了一番,從54公里增長到114公里。
“‘十一五’期間,北京軌道交通還計劃翻一番,最終達到270公里以上。”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軌道交通一旦形成強大的網絡,運載效率將可大幅度提高,從而大大緩解地面交通緊張狀況。”
未來的五年中,北京僅在公共交通的投資總額就將達到715億元,幾乎佔到整個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的45%。這其中,投資成本最高的軌道交通成為焦點。市交通委透露,規劃至2015年,北京將新建16條軌道線路,軌道交通網絡達到18條線、561公里。而到2010年,北京將初步形成“兩縱(4號線、5號線)兩橫(1號線、10號線)兩環(2號線、13號線)兩射(機場線、9號線)”的軌道交通線網。(孟 為 黃玉迎 賈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