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農業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機制研究取得成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24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從日前在成都舉行的“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總結會”上獲悉,為了鞏固五部辦(農業部、中央編辦、科技部、財政部、人事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工作成果,農業部在國家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啟動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經過一年的實施,取得了可喜成果。

    該項研究共選擇了遼寧遼陽、湖南南縣、河北永年、四川郫縣等12個試點縣,涵蓋了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包括36個樣本點,涉及48個鄉鎮、1030個行政村和46.89萬農戶。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研究,目前已基本摸清了農民需求反饋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推進了崗位責任制等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管理制度的配套建立,創新了農技推廣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了農技人員的考評激勵機制,探索出了縣域統籌協調推廣機制,強化了農業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形成了與農業科研教學單位、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村級服務站、農資企業等合作推廣的四種模式。

    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站長、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副司長袁惠民在會上談到,好的體制必須有相應的機制配套加以保障。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試點,目的在於探索在不同機構設置模式和管理體制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民多樣化需求、高效履行公益性職能的基層農技推廣運行機制,以此帶動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運行機制創新,為全面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提供示範和借鑒。

    成都市在進行的鄉鎮機構改革中,高度重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撤消了原有的鄉鎮農技站,建立了公益性的片區農技站,人、財、物交由縣一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所需經費全額納入縣財政預算。郫縣三道堰鎮農技推廣服務片站,是由該縣紅光、三道堰、古城鄉鎮三個農技站整合建立的,該站就是成都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的一個縮影。從事農技推廣20多年的趙獻成站長告訴記者,自從2005年片區站建立以來,雖然農技推廣人員由過去3個農技站18人精簡到6人,但隊伍更加精幹了,能夠專心從事推廣工作。兩年來,片區站通過分片包村、責任到人、主動作出服務承諾、開展技術培訓,以及需求服務、呼叫服務、網絡服務等形式,將新品種、新技術及時送到農民手中,對接了農技推廣的“最後一公里”。

    “農戶需求型”農技推廣機制研究,是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持、中科院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參加、中加農業合作項目資助開展的,它將過去農技推廣由上而下只對上級負責的推廣方式,變成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結合、農戶參與式的推廣方式,主要是以農民需求為中心,技術推廣員由指導者轉變成了組織者和協助者。這種方式在四川彭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農技員根據農戶的需求制定工作方案,並且要求農技員必須深入到農民家中去,實行 “有問必答”、“讓農民滿意”的承諾服務,受到農民的歡迎。

    在彭州市軍樂鎮朝陽村採訪時,村民蔣顯勇告訴記者,自從他們村開展了這個研究示範項目後,他家種的莊稼如果出了病蟲害問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跑上幾公里去鎮上的農技站了,只要打個電話,負責包村的農技員就會入戶到田,在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既方便效果又好。談到具體的事例時,蔣顯勇興奮地説,去年他種了130畝西瓜,到了結瓜期,病害發生較重,負責包村的技術員代秀蓉馬上請來四川省農科院和成都市植保站的專家會診,確認是枯萎病,並給他帶來了對路的藥劑,及時防治,使西瓜獲得了豐收。

    “構建科學的考評機制是本項研究的核心內容。”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立秋對記者説,機制問題,是可以在一個系統內自己解決的,農業系統對此應該有所作為。開展這項研究,就是要努力創新推廣理念和方式方法,變過去“自上而下推廣”為“按農民需求推廣”,通過建立科學的用人制度、完善的考評制度、有效的激勵制度等,調動農技人員下鄉積極性,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的生産生活問題。

    據了解,2006年底,農業部又投入1000萬元項目資金,在全國25個省(市、區)的25縣開展了第二批試點工作,在去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優化佈局、精減人員、創新機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構建起多元化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白玲)

 
 
 相關鏈結
· 海南省:農技“110”一個電話技術服務送到田頭
· 內蒙古將在5年內對60萬農牧民進行非農技能培訓
· 浙江:“首席”農技推廣專家將“進村落戶”
· 農技推廣應用滯後 基層農技幹部反映有“五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