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的核心區,長江上遊經濟中心的主要載體,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平臺”,在重慶未來的發展格局上,人們對“1小時經濟圈”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但是,地處“圈”內的各區縣當如何作為?近兩天,記者隨市政協調研團走訪了部分區縣,了解到各區縣已根據各自特點,打出了“1小時經濟圈”的“第一張牌”。
第一圈:主城核心圈“瞄準”輻射
“努力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率先全面小康示範區”,渝中區這樣給自己定位。該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因為渝中區發展的優勢和特色在於服務業的高度集聚,希望和潛力在於現代服務業的繁榮發展,因此他們作出了如此的定位,並將承擔探索服務業發展新路、更好地輻射帶動全市發展的職責。而渝北區則抓住了空港優勢,把著力點放在了構建重慶的綜合交通物流樞紐上,擬建設以臨空經濟為重點的産業集聚區、城鄉統籌發展的示範區、生態環境優良的宜居區。沙坪壩區建議將該區劃定為全市的科教文衛高地、高新技術和現代製造業高地、現代物流高地及全市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驗區。
總體看,主城的幾個區都非常強調增強其作為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
第二圈:新興大城市圈著意傳承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江津、永川、合川、涪陵4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將培育成新的大城市、新興産業基地和傳承主城特大城市集散功能的次中心。這一個圈層圍繞在主城之外、在第三圈層之內,因此做強自身産業、發揮傳承和擴能作用非常重要。
涪陵和永川都提出希望建設成“1小時經濟圈”的重要增長極。涪陵主要通過建設新興工業基地、優質特色農産品基地、交通副樞紐、中部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教育文化醫療服務中心來實現;而永川則通過打造“重慶輕工城、商貿物流城、職業教育城、休閒旅遊城”來實現。合川的自我定位是“1小時經濟圈”次增長極,通過打造川渝接壤地區新型工業基地、重慶民營高等教育基地、休閒旅遊名城來實現。
第三圈:中小城市圈注重特色
作為“1小時經濟圈”的外圍圈層,長壽、銅梁、南川、綦江、榮昌、璧山、大足、雙橋、萬盛、潼南10個區縣政府所在地將立足自身特色,發展成為中小城市,增強對非農人口的吸納能力,提升“1小時經濟圈”的綜合承載能力。
採訪中,璧山縣有關領導介紹了他們的初步構想:建設新興工業基地(兩車零部件加工出口、現代鞋業西部集聚中心和新型建材),同時意欲成為主城高新技術産業、西部教育高地的拓展區。萬盛和南川作為我市南方門戶,都提出要建設成為渝黔區域合作的橋頭堡。萬盛著重建設煤電化工産業及能源安全的保障區和“1小時經濟圈”的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南川則重點發展特色農業、礦産資源工業和生態旅遊業。 (記者 張煒瑋 實習生 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