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教育部:高等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3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黨的十六大以來教育改革與發展成就系列材料之六

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
高等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高等教育大眾化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大幅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直接推動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等教育進入到21世紀。

    一是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進入到大眾化發展階段。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540萬人,是1998年108萬的5倍;高等學校在學人數2500萬人,毛入學率為22%。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先後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過短短數年的艱苦努力,在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000多美元的條件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道路。

    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新的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通過“共建、調整、合作、合併”改革,組建了一批學科綜合和人才匯聚的綜合性大學,形成了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管理新體制。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民辦高等教育有了較大發展。

    三是高等教育聚集了數量巨大的優良教育資源,校園面貌煥然一新。2002年至2006年,學校佔地面積從112萬畝增加到212萬畝;教學用房從1.2億平方米增加到2.7億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從617億元增加到1424億元,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校園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2005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要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進一步指明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

    一是切實把握好發展的節奏,實現了高等教育宏觀調控的目標。在招生計劃安排上,堅持規模增長與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和就業狀況等相挂鉤;在學科專業佈局上,緊密結合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加強對緊缺型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對農、林、地、礦、油、交通等類學校和學科給予支持;在區域結構佈局上,實行對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實行傾斜政策。近兩三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增長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招生540萬人,比上年增加35.5萬人,增幅同比下降5.7個百分點,較好地實現了預定的宏觀調控目標。

    二是全面實施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和以評促管,通過廣泛開展高等院校教學水平評估,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切實落實名師、教授講授本科課程的要求,加強教學團隊建設,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高。2006年,新一輪“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正式啟動,中央財政將投入25億元,進一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和教育質量。

    三是走産學研結合發展之路,高等教育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等學校充分發揮學科綜合、人才匯聚的優勢,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不斷創新參與産學研結合的實踐模式,為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如:廣東省與教育部共同打造産學研聯盟,動員和組織全省企業與國內高校開展全方位的産學研合作;上海市大力推動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城市社區的“三區”融合、聯動發展,建設了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浙江大學全面深入地融入到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基層創新事業之中;河北省引導和鼓勵農業院校師生 走“太行山道路”,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推廣農業技術,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等等。

    四是繼續加強重點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繼續組織實施“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進一步加強了創新基地、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的建設,進一步加強了重點學科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工作。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已經培養和匯聚了一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産生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大學。

    高等學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部分,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目前,國家重點實驗室有63%建在高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36%建在高校;正在進行試點10個國家實驗室,多數是依託高校進行建設的。“十五”期間,我國高校累計爭取科技活動經費1300多億元,年均遞增18.5%。2006年,全國高校科研經費是1998年的6倍。我國高校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蓬勃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貢獻力度不斷增大。

    一是高校科技創新取得重要成果。“十五”期間,全國高校共獲國家自然科學獎75項,技術發明獎64項,科技進步獎433項,分別佔全國總數的55.1%、64.4%和53.6%,特別是在原始性創新和高技術研究前沿領域取得了許多具有標誌性的重要科技創新成果。2004年,高校一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和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後者打破我國連續6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空缺的局面;2006年,高校又囊括了在體現我國重大原始創新能力的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中全部3項一等獎。

    二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新進展。2006年,全國高校專利擁有量達4.5萬項,國家大學科技園62個。高校具有應用前景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不僅掌握了一批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而且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技術産業。如方正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和電子出版系統、同方威視集裝箱檢測系統、中南炭炭飛機剎車片、東軟CT、華中數控和“農大108”玉米新品種等等。

    三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繁榮和發展。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校組織編寫了四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和多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正在組織編寫一批核心教材,與中央有關部門聯合舉辦了15期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組織實施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建立健全了國家、地方和高校三級科研創新體系,形成了完善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體系。目前,全國有90以上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在高校,有80%以上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來自高校。

    “十五”期間,高等教育為各行各業輸送了1397萬畢業生。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不僅使成千上萬的城鄉青年有了上大學的機會,為數以千萬計的普通家庭改變命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而且主動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對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 

 
 
 相關鏈結
· 教育部:十六大以來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中加快發展
· 教育部公佈五個發佈成人高考有害信息的非法網站
·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表彰"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等
· 教育部:農村義務教育進入普及和鞏固提高新階段
· 教育部:中職教育要落實助學政策完成招生任務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工作會在京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