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環保總局舉辦"戰略(規劃)環評在中國"國際研討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3日   來源:環保總局網站

    2007年11月3日,“戰略(規劃)環評在中國”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呼籲,戰略(規劃)環評應作為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的重要制度支撐,應儘快對重化工産業、重點流域、重要能源基地和快速擴張城鎮化地區實施規劃環評。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則表示,規劃環評制度的建立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尤其立法工作急需推進,需要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當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往往是由於佈局性、結構性的不合理促成的問題,因為很多地方在制定工業化、城鎮化的有關政策和規劃時並沒有落實科學發展的要求。這些問題已經不是項目環評能夠解決的,必須通過戰略(規劃)環評,從決策源頭上對發展佈局、結構、規模等進行優化調整,變過度開發為適度開發,變無序開發為有序開發,變短期開發為持久開發。因此,戰略(規劃)環評是落實科學發展和建立生態文明的重要制度支撐,是實現“主體功能區”的重要手段。

    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規劃環評是戰略環評的核心,戰略環評又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制度支持。如果沒有規劃環評,“兩高一資産業”的無序發展、城市中的工業區與生活區的衝突、不堪重負的流域區域生態承載能力、以及能源開發的重化工發展模式都無法根本扭轉。為此,環保總局自兩年前啟動了《規劃環評條例》的立法工作,但因為各部門嚴重的職能交叉與一些地方短平快的業績觀,該立法目前尚不能很快出臺。潘岳説,規劃環評是目前中國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至關重要的制度,而相關立法則是該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礎,希望各部門及社會各界共同支持《規劃環評條例》儘早出臺。

    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最急需進行規劃環評的是“兩高一資”産業、重點流域、能源基地以及快速城鎮化地區。

    從産業發展的角度,有專家指出,火電、鋼鐵、造紙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由於前幾年缺乏佈局規劃,導致分散發展、無序競爭。例如火電行業。重化工業是GDP增長的支柱産業,火電是重化工業的主要能源,火電又依賴煤炭消費。2003年,中國的火電裝機容量是3億千瓦左右,到2006年底已經接近5億千瓦,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和電力結構,2020年火電裝機將大大超過預計的規模。這樣的發展速度應經過認真的規劃。從佈局上看,長三角及珠三角內蒙等地區已形成大規模的電廠群,造成了嚴重的局部大氣污染。從結構上看,2006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中,新能源只佔了0. 21%,而10萬千瓦及以下的小火電機組卻佔23.8%。如今對節能減排任務壓力最大的就是小火電。再如鋼鐵行業。2006年,中國粗鋼産量4.2億噸,位居全球第一。但不符合産業政策的落後煉鐵能力約佔總産能的24.2%,落後煉鋼能力佔總産能的13.3%。如果把這些落後産能淘汰掉,一年可以節能5000多萬噸標準煤,1億噸水。我國75家重點鋼鐵企業中,有26家建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34家建在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由於城市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鋼鐵行業與城市發展的矛盾也越來越大。這是典型的佈局與結構問題。除了火電與鋼鐵,造紙、石化、電解鋁、水泥、焦化、電石、鐵合金等行業都存在著類似問題。

    從流域開發的規劃佈局角度,專家指出,由於條塊分割、行政區域分割的原因,使得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和干支流的發展難以得到統籌兼顧,造成了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和短期開發盛行的局面。如太湖流域的城市規模近年來迅速擴張,已成為國內城市群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但由於流域人口密度過高(每平方公里1000人以上)、工業過於集中(無錫市每平方公里的工業企業數達10家左右),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也明顯超過了環境容量,今年5月終於爆發了藍藻。

    針對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規劃佈局問題,專家指出,黃河中上遊寧夏、陜西、內蒙等煤炭資源豐富的省區近年來爭上能源化工項目,都提出了很高的發展目標。例如內蒙鄂爾多斯一個市就有四個相同功能的煤化工基地,至2010年的規劃目標是煤炭産能達到2億噸、煤化工産能700萬噸、電力裝機1500萬千瓦;相鄰的內蒙、陜西、與寧夏幾個地市又各自辦起了好幾個三至四個功能完全重復的煤化工基地。如何實現能源化工基地的跨省區合理佈局,如何解決行業高耗水與區域嚴重缺水的矛盾,如何從源頭上防止能源化工産業對脆弱的區域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都需要統一進行戰略環評。

    快速城鎮化的規劃佈局也是專家普遍關注的重點。目前絕大多數城市的建設規劃沒有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有些城市的規劃一兩年一變樣,隨意性極大,常出現工業區和生活區混雜的尷尬局面,使當時符合環境標準的工業項目,一段時間之後常常因為城市規劃的變化(例如在附近突然興建生活區)而變成環境安全高風險項目。從而帶來愈加嚴重的環境爭議。

    潘岳則表示,戰略(規劃)環評兩年多的工作取得了局部進展,但進一步推進的難度很大。從2005年就啟動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的立法工作,由於各部門和地方有不同意見,短期內還不能出臺。具體原因一是部門職能交叉,環保部門在戰略環評實施中的綜合協調和管理的職能部門得不到明確的法律界定不明確;二是戰略環評所注重的長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是與有些部門和地方所關心追求的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相衝突,致使很多地區和部門他們對這項工作不那麼支持,並甚至以種種理由逃避開展規劃環評的責任。然而,日益嚴重的環境資源問題不容許等到條件成熟了再開展規劃環評,只能抓緊推進這項工作。

    潘岳説,儘管困難重重,但規劃環評工作還是取得了艱難進展:第一,《規劃環評條例》的送審稿已上報國務院,目前正在修改審定中;第二,環保總局通過區域限批等手段,開展了包括內蒙古、新疆、大連、武漢等10個典型行政區,鐵路、石化、鋁業等3個重點行業和重慶市三峽庫區重點産業發展規劃、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規劃綱要等8項重要專項規劃在內的規劃環評試點。

    潘岳最後表示,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證明,戰略環評作為優化産業和區域發展佈局、結構和規模的制度手段,是現階段促進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實現科學發展的最有力保障之一。沒有戰略環評,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盲目上馬、無序競爭的態勢將會日益加劇;沒有戰略環評,城市建設與産業發展佈局重合、定位衝突的矛盾將會日益尖銳;沒有戰略環評,中西部與東部環境不公平、污染産業轉移的問題將會日益突出;沒有戰略環評,流域和區域開發行政分割、各自為政的格局將會日益固化。總之,戰略環評的缺失將使得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生態文明的觀念得不到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得不到真正落實。環保總局將盡最大努力加強部門溝通和協調,積極推進《條例》的立法工作。  

    此次研討會由國家環保總局主辦,國家環保總局評估中心、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和香港環保署承辦,中歐生物多樣性項目、國際環境影響評價協會、英國ERM環境資源管理公司協辦。來自聯合國開發署、聯合國環境署、國際環境影響評價協會、歐盟駐中國代表處等國際機構,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鐵道部、交通部、農業部、國務院法制辦等十幾個部門和上海市、內蒙古自治區、大連市、武漢市等地方政府的代表,美國斯坦福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80多家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共150多人參加了會議。 

 
 
 相關鏈結
·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會見法國威立雅集團總裁一行
· 環保總局局長會見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長環境局長
· 發展改革委、環保總局發佈淘汰造紙等行業落後産能時間表
· 環保總局副局長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
· 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會見奧地利駐華大使塞迪科
· 排污費徵收工作稽查辦法(環保總局令第42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