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陳雷在水利廳局長會議上講話:做好民生水利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4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水利保障

--在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水利部部長 陳雷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總結2007年水利工作,分析水利形勢,交流工作經驗,研究加快水利發展與改革的意見,部署2008年以及今後一個時期的水利工作,推進水利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水利保障。

    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利工作高度重視。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淮河時特別囑咐,防治水患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興修水利任何時候都不能鬆勁。溫家寶總理反復強調要解決好水的問題,並多次主持會議研究水利工作。回良玉副總理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在書面講話中深刻闡述了做好水利工作的重要意義,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成績,進一步強調要圍繞五個方面,著力抓好事關水利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點工作,我們要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落實好。

    一、全面回顧和充分肯定2007年水利工作

    200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各級水利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著力解決水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水利事業呈現了發展加快、改革深化、管理加強、服務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一,防汛抗旱取得全面勝利。2007年,我國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水旱災害呈現先旱後澇、北旱南澇、旱澇急轉和旱澇併發的局面。淮河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颱風前少後多強度大,山洪災害頻發,城市暴雨內澇嚴重。全國農作物受洪災面積1.8億畝,受災人口1.8億。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區發生冬春連旱,江南、華南等地發生嚴重夏伏旱,旱情主要發生在糧食主産區和作物生長關鍵期,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影響程度深。全國農作物累計受旱面積5.99億畝,有2756萬農村人口因旱發生飲水困難,106座城市一度出現不同程度的供水緊張。

    面對嚴重的水旱災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並親臨一線,察看災情,慰問群眾,指導工作,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幹部群眾防災抗災的士氣和幹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飲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的首位,強化應急管理,依法有序防控,加強預測預報,科學調度決策,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抗災減災作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精心組織、靠前指揮,有關部門顧全大局、密切配合,廣大軍民頑強拼搏、團結奮戰,奪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勝利。

    總的看,2007年洪水雖大,但防控有力;颱風雖強,但應對有序;災情雖重,但損失較小。重要堤防無一決口,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無一垮壩,全國因洪災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減少五成,洪澇災害經濟損失較常年同期減少兩成,防洪減災效益達2000多億元。全年完成抗旱灌溉面積近4億畝,挽回糧食損失450多億公斤,解決了3100多萬城鄉居民的臨時飲水困難。防汛抗旱為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央水利建設投資達到340多億元,較上年增長14%,為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務院確定的治淮目標基本完成,治淮總投資完成81%,實物工程量完成85%,19項骨幹工程中,13項全部完成,4項基本完成,2項正在加快實施。安徽、江蘇、河南、山東四省採取有力措施,保證了治淮建設的順利進行。已建治淮工程在抗禦2007年淮河大洪水中發揮了顯著的防洪減災效益。

    其他重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總體可研報告進一步修訂完善,西線前期工作穩步推進。三峽船閘閘首續建工程和右岸首批三台機組通過驗收,三期工程建設步入尾聲。長江荊江河段河勢控制、“兩湖”治理、黃河下游治理、湖南皂市、黃河西霞院、遼寧大伙房輸水二期、甘肅引洮、西南中型水庫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塔裏木河治理、黑河治理、首都水資源保護工程深入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全面啟動。一批重點水庫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淮河臨淮崗、太湖杭嘉湖南排、長江荊江大堤加固、寧夏沙坡頭等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水文基礎設施及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

    農田水利建設取得新進展。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增加到10億元,帶動了地方投入的增長。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江蘇省級財政每年投入5.5億元用於農村河道疏浚整治,浙江實施千萬畝農業節水工程,廣西、甘肅、貴州積極發展雨水集蓄利用,安徽、福建抓緊水毀工程修復,河北、內蒙古、寧夏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出臺了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實施意見。

    水土保持進一步加強。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4.5萬平方公里,實施封育保護3.3萬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壩900座。長江上遊、黃河上中游等重點水土保持工程穩步推進,啟動了丹江口水庫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黑龍江、吉林等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青海、西藏加強了江河源頭的生態保護。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及生態修復試點取得成效。全國審批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2.2萬個,開發建設單位投入370多億元實施水土保持。啟動了開發建設項目監督執法專項行動。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活動基本完成並取得預期成果。

    農村水電建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村水電年新增裝機600萬千瓦,在建規模達2000多萬千瓦。小水電代燃料擴大試點項目全面啟動。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穩步推進。湖南、貴州、四川等10多個水能資源豐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後出臺了加強水能資源管理的政策法規。

    第三,年初部署的四件大事取得明顯成效。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成效顯著。落實中央投資64億元,地方配套和群眾籌資投勞66億元,解決了近32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會同有關部門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加強技術指導,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抓好100個示範縣建設。加快水利血防工作,解決了血吸蟲疫區19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浙江提出在全國率先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山東全力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工作,陜西舉全省之力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湖北成立了副廳級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加快。對全國水庫病險情況進行了普查,編制了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中央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全年落實中央投資64億元,其中中央水利基建投資32億元,用於290座大中型、262座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32億元,用於1206座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水利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管理辦法,強化了安全鑒定、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浙江實施千庫保安工程,明確提出力爭三年內完成三類壩水庫和重點小型二類壩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江西、重慶等地加大了地方籌資和工程建設力度。

    灌區“兩改一提高”穩步推進。中央分別投資16億元和1.92億元,對235個大型灌區和28個中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了節水增效示範項目和牧區水利項目建設。中央投資5億元對33處大型排澇泵站進行更新改造。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末級渠係節水改造試點工作順利啟動,以農民用水戶協會為主要形式的參與式管理機制逐步得到推廣。

    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基本兌現。水庫移民生活生産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社會總體穩定,實現了國務院提出的“確保政策兌現、確保資金安全、確保社會穩定”的目標。移民條例得到貫徹實施,新建和在建水利工程移民工作不斷加強,水利扶貧取得新成效。

    第四,節水型社會建設不斷深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經國務院審核同意並印發。發佈了城市綜合用水量、再生水水質等3個水利行業標準。黃河流域率先將流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落實到支流及市縣。全國取水許可證換發工作完成近半,對違規取水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和嚴肅處理。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開始實行水資源論證,流域管理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2100多份,否決了100多個不符合條件的項目。依法擴大了水資源費徵收範圍,加大了徵收力度。水資源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北京、上海、海南等地水務管理不斷完善,廣東省健全了河流管理機構,強化了水資源管理。

    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取得新成效。積極探索不同類型地區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有效模式和途徑,全國試點擴大到42個,省級試點100余個,張掖、綿陽、大連試點通過驗收。新疆加大了塔裏木河流域節水改造力度,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北京、天津、寧夏等地出臺了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政策措施。

    強化了水資源統一調度。國務院批復了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意見。黃河連續8年不斷流。山西、河北兩省連續5年向北京市集中輸水,提高了首都供水安全保證程度。通過珠江壓鹹補淡水量統一調度、引黃濟淀等,為重點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資源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得到加強,基本完成了流域重點水域納污能力核定,公佈了第一批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名錄。通過引江濟太和水量調度等綜合措施,有效緩解了太湖藍藻暴發引起的供水危機。積極推進全國地下水保護工作,通過關井、限採、回補等措施,遏制了部分地區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的趨勢。

    第五,水利管理和改革逐步深入。水利規劃取得突破性進展。七大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全面展開,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穩步推進,水資源配置方案基本形成。國務院批復了珠江流域防洪規劃,其他流域防洪規劃已編制完成並陸續報批。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和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已通過國務院審批。開展了長三角地區、青海藏區、新疆、寧夏等區域水利發展重大專題研究。

    水利建設行業管理與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産專項整治、大型水利設施和起重機械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對51個項目進行了稽查和調查,糾正違規資金5697萬元。頒布了一系列規範水利建築市場秩序的規章制度。水利工程試行代建制取得初步進展。水域、岸線利用管理逐步加強,涉河建設項目審批進一步規範。水利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水管體制改革繼續推進。中央直屬工程管理單位全部完成改革任務,雲南、江蘇等省基本完成水管體制改革任務。全國15100多個水管單位中,有80%的單位完成“兩定”測算,58%的單位完成分類定性。落實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40億元,佔應落實經費的48%;落實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費30億元,佔應落實經費的35%。積極推進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和規範化管理,加強運行管理和科學調度。水管單位多种經營進一步開展,水利風景區建設加快推進。

    水利事業發展的資金保障能力不斷提高。預算管理和財政資金支付進一步規範,竣工財務決算管理得到加強。部屬行政事業單位資産清查工作已經完成並被評為全國先進。加大了水利基本建設審計力度,強化了重點領域審計。

    第六,依法治水進程不斷加快。水利立法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水文條例正式頒佈施行,抗旱條例、河道採砂管理條例、太湖管理條例的制訂和水土保持法的修訂取得階段性成果,發佈施行了水量分配暫行辦法和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制度管理辦法(試行)等部規章。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關於加快水利發展與改革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山西、四川等地出臺了加快水利發展的政策性文件。

    水行政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組織開展全國河道採砂專項整治行動,有力打擊和震懾了非法採砂活動。強化水利綜合執法,堅決打擊各類水事違法行為,維護良好水事秩序。紮實推進“五五”普法工作。認真開展省際水事糾紛集中排查和調處,與中央綜治辦聯合開展全國調處水事糾紛、創建平安邊界活動,一些長期積澱的水事糾紛得到圓滿解決,促進了團結治水,維護了社會和諧與穩定。

    水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積極探索水行政許可項目規範化管理措施,研究制定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工作方案。加強信訪、行政復議、突發事件處理、應急管理和維護穩定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

    第七,水利科技水平穩步提升。水利科技支撐作用逐步體現。水利科技重大問題立項研究取得突破,組織實施了13個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8項水利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引進和推廣了一批先進實用水利技術,提升了水利行業科技含量。水利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水利科技基礎平臺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水利技術標準、認證認可、計量和質量工作逐步拓展。

    水利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覆蓋水利部和七個流域機構的水利電子政務建設全面推進,水利部網站首次進入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前十名,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一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一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國家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國家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數據庫水利分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

    水利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活躍。充分發揮雙邊合作交流機製作用,開展多層次、全方位技術交流與合作。強化外事管理,積極參與重大國際水事活動,在國際組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承辦了聯合國秘書長水與衛生顧問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召開了第二屆長江論壇、第三屆黃河國際論壇。妥善做好國際河流涉外工作。加強利用外資項目的管理。

    第八,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面加強水利系統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深入實施水利人才戰略,大規模開展幹部培訓,穩步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評價、選拔、使用和激勵保障機制,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新的提高。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開展執法監督和巡視工作,加強審計和監督檢查,認真查辦案件,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推進懲防體系建設。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深入治理商業賄賂。向謝會貴、崔政權同志學習活動産生極大反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得到弘揚,水利精神文明建設向廣度深度拓展。加大水利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節水中國行、防汛江河行等集中採訪報道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重視離退休幹部工作,充分發揮工青婦、學會、協會等團體作用,搞好後勤保障工作。

    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績,歸功於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得益於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密切配合、團結治水,同時也是水利系統廣大幹部職工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紮實工作的結果。借此機會,我代表水利部向長期關心、重視、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長年奮戰在水利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一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為指導,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努力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歸納起來就是:必須把保障發展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大力提升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必須把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結合起來,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把水利建設與水利管理結合起來,提高水利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必須把加快發展與深化改革結合起來,著力構建水利發展長效機制;必須把行業發展與自身建設結合起來,推進水利系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水利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水利建設受投資、前期工作、徵地移民等方面的制約比較明顯,水利資金的使用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水管體制改革的力度還應進一步加大,水利管理基礎仍然較為薄弱,基層水利單位面臨諸多困難,重大水利問題研究還相對滯後。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深刻領會黨的十七大對水利工作的新要求

    黨的十七大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資源環境、基礎設施、飲水安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作作出了重要安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主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夯實農業基礎、加強水利建設的指向明確、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我們要深刻領會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水利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牢牢抓住水利發展的新機遇,積極應對水利面臨的新挑戰。

    第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也是我們進一步做好水利工作的根本指針。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我們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水利工作的各個方面。總體上看,我國仍處於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型階段。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水土資源和生産力佈局不相匹配,依然是現階段我國的突出水情;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約束,依然是我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矛盾;乾旱缺水、洪澇災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因素;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和水利發展機制不活,依然是水利發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礙。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加快發展,隨著水資源條件的不斷變化,隨著治水實踐的深入開展,我們還將遇到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不斷加深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水利發展規律的認識,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把握髮展重點,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切實推動水利走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道路,加快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

    第二,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和科學發展理念。水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水利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實現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宏偉目標,水利保障任務十分艱巨。目前,水利發展相對滯後,“短板效應”日益明顯。同時,一些地方經濟發展佈局與水資源配置格局不匹配,經濟發展方式與水環境承載力不協調,發展難以持續。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水利發展步伐,完善水利基礎設施,拓寬水利服務領域,提升水利保障功能,強化水利對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配置與調控手段,充分發揮水資源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上的基礎性、導向性作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第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七大強調,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防汛抗洪關係生命安危,飲水安全關係身心健康,水利建設關係生存發展,水利工作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別較大,有很多關係民生的水利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目前農村尚有不少地區缺乏基本的生活供水設施,還有2.5億農村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嚴重影響廣大農民的身心健康。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一些蓄滯洪區的群眾生活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老少邊窮地區還存在很多無電、缺電人口。部分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薄弱,移民生活相對貧困。局部地區血吸蟲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這就要求我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利益作為首要目標,把群眾需求放在優先領域,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準,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人人共享水利發展成果。

    第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當前,糧食安全關係到防止明顯通脹目標的實現,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係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近年來,雖然我國糧食連續四年豐收,年總産恢復到1萬億斤,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脆弱,抗災能力不強,糧食安全保障的基礎還不鞏固。全國有54%的耕地缺少灌溉條件,基本上是“望天收”。大型灌區骨幹建築物完好率不足60%,中小型灌區情況更差,每年因水利設施老化損壞減少有效灌溉面積300多萬畝,嚴重制約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提高。農田排澇設施嚴重不足,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平均每年因洪澇受災面積超過2.1億畝。這就要求我們,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的弦要始終繃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要緊緊圍繞國家糧食戰略工程,大力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灌區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大力加強糧食主産區、核心産區和後備産區水利建設,著力提高農業抗禦洪澇乾旱災害能力,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著力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

    第五,建設生態文明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把它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來。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長期以來,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經濟社會發展付出的水資源、水環境代價過大。用水效率不高,浪費嚴重。大量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導致一些地區水環境嚴重惡化。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超出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引發嚴重的生態問題,出現河道斷流、湖泊乾涸、濕地萎縮、綠洲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等現象。1/3以上的國土面積存在水土流失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加快完善有利於節約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強河湖管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

    第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全球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水資源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重點領域。近些年來,我國氣候異常,極端天氣頻繁,洪澇、乾旱、颱風和山洪等災害多發併發。2003年和2007年淮河兩次發生流域性大洪水,2005年珠江流域發生1915年以來最大洪水。每年都有7~8個颱風登陸,有些颱風風力之強、降雨之大歷史罕見,引發嚴重的暴雨、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乾旱缺水影響呈擴大、加重趨勢,部分地區乾旱持續時間之長、缺水程度之重、波及範圍之廣、造成危害之大,都是歷史上少見的。全球氣候變化,使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問題更加突出,暴雨洪澇災害更加頻繁,持續乾旱現象更加嚴重,水利工程體系薄弱問題更加顯露,應對水旱災害的複雜性與難度更加凸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水利發展,夯實水利基礎,增強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提高複雜條件下防災減災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這既是一場現實的嚴峻挑戰,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

    總之,我們要切實增強加快水利發展與改革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與現階段的基本水情緊密結合起來,把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與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實踐探索緊密結合起來,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與水利發展的長遠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把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與水利工作的著力點緊密結合起來,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把握工作重點,紮實做好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三、積極踐行並不斷完善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水利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

    第一,深刻認識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時代背景。世紀之交,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轉變,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開始轉型;水資源條件變化明顯,人與自然矛盾突出,長江大水、黃河斷流、沙塵暴肆虐、水污染事件頻發,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許多重大水利問題亟待做出回答。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為我們做好新時期水利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針對我國乾旱缺水、洪澇災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問題,中央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高度重視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保障作用,優先解決直接關係民生的水利問題,切實加強水資源的配置、節約和保護。各流域、各地區結合實際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水利部黨組緊緊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系統總結我國長期治水實踐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發展與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深入分析我國水資源條件的新變化,歸納提煉實踐中帶有規律性和方向性的做法,與時俱進地提出並逐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卓有成效地指導了新時期的水利工作,開啟了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的新進程。實踐表明,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是科學發展觀在水利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有效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成功之路。

    第二,全面把握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科學內涵。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涵蓋了水利發展和改革的各個方面,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豐富的科學內涵,既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積極推進,又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水資源條件的新變化、水利實踐的新發展,不斷加以豐富、發展和完善。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本質要求。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好民生水利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創造優良生態和優美環境。必須始終正確處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係,協調好各方面的水利需求,確保水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二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必須尊重自然、尊重科學,既要滿足人類的合理需求,也要滿足維護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更加注重給洪水以出路,更加注重節水型社會建設,更加注重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更加注重水資源開發、配置、調度中的生態問題,加強需水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水土保持,加強生態治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三是堅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把節約保護水資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建設節水型社會,通過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綜合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滿足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經濟發展用水安全、生態用水安全要求,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四是堅持統籌兼顧,把推進水利協調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針,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須堅持地表水地下水統籌,水量水質共管,水體水域兼顧,防洪抗旱除澇並重,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實現流域區域、城市農村、東中西部水利協調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五是堅持改革創新,把體制機制法制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與時俱進是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改革創新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活力源泉。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深化各項水利改革,不斷破除制約水利發展的各種障礙,推進水利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使水利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六是堅持現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利現代化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宏偉目標,也是需要倍加努力的艱辛過程。要用現代的治水理念、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的基礎設施、科學的管理制度,武裝和改造傳統水利,加快推進水利信息化,建成完善的防洪減災體系、高效的水資源配置利用體系、優良的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先進的管理運行保障體系,提高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滿足國家現代化對水利的需求。

    第三,進一步明確流域水利發展定位。我國地域廣袤、江河眾多,每個流域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異,水資源和水環境狀況不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不一樣,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各流域實際出發,按照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要求,明確發展定位,突出發展重點,解決發展難題,使水利更好地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長江流域要按照保障防洪安全、合理開發利用、維繫優良生態、穩定河勢河床的總體要求,堅持江湖兩利、左右岸兼顧、上中下游協調的基本原則,著眼于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帶來的流域防洪形勢、水資源條件與江湖關係新變化,統籌開發與保護,兼顧興利與除害,完善流域綜合防洪、水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強化流域綜合管理,優化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水庫群聯合調度,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確保永續利用,讓長江更好地造福人民。

    黃河流域要按照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的總體要求,緊扣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的突出癥結,努力增水、減沙、調水調沙,塑造協調的水沙關係,加快構建和完善水沙調控體系、防洪減淤體系、水資源統一管理和綜合調度體系、水質監測保護體系、水土保持攔沙體系,確保黃河安瀾無恙、奔流不息,進一步把黃河的事情辦好,讓黃河更好地造福中華民族。

    淮河流域要針對水系複雜、水旱漬澇災害頻繁、人水矛盾尖銳、水資源污染嚴重等問題,堅持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統籌處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河湖關係,完善流域防洪除澇抗旱減災體系,搞好攔分蓄泄排,科學調度、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水資源,實現蓄泄合理、保障有力、生態良好、人水和諧,進一步把淮河修好管好,確保沿淮人民安居樂業。

    海河流域要針對水資源短缺、河湖萎縮、污染嚴重、地下水超採、防洪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以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為核心,科學配置當地水、外調水和非常規水源,有效限采地下水,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成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保障供水安全,修復流域生態,改善河庫水質,提升防洪能力,從根本上把海河治好,為首都和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珠江流域要針對水旱災害頻繁、調控能力不足、河口鹹潮上溯、局部水質惡化等問題,統籌流域治理開發與保護,加快控制性樞紐建設,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和枯水期水量調度,加大節水治污力度,加強珠江三角洲和高原湖泊生態保護,有效防治石漠化,促進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改善河流水質,維繫河網暢通,建設綠色珠江。

    松花江遼河流域要針對水資源分佈不均、水質污染、水土流失、濕地萎縮等問題,構建“東水中引、北水南調”的水資源配置格局,推進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為重點的灌區建設,提高重點城市和地區的防洪能力,加強水資源和重要濕地保護,加快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現城鄉防洪安全、供水能力提高、資源配置合理、生態環境優良,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國家糧食核心産區和後備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太湖流域要針對經濟發達、河網密布、開發程度高、環境壓力和風暴潮威脅大等特點,以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快建成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現代化管理調度體系,完善協調機制,強化依法管理,提高防洪防臺能力,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搞好節水調水治污,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為加快太湖流域現代化建設提供水利保障。

    第四,不斷優化區域水利發展佈局。各地區要圍繞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目標,適應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要求,根據水利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發展重點,優化發展格局,推動區域水利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地區要適應“兩個率先”的要求,抓住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加速推進、現代産業體系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協調好水資源供用耗排的關係,加快現代水利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建設,提高防洪防潮防臺防澇和山洪災害防治能力,加快推進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抓好排污控制和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保護河湖水域及河口尾閭良好的經濟功能和生態系統,提高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率先實現水利現代化。

    中部地區要圍繞糧食主産區、煤炭能源基地和加工製造業基地建設,著力改善水利基礎條件,繼續加強防洪減災綜合體系建設,加快灌排工程更新改造和配套體系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有效保護水源地,著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努力保障城鄉供水安全,為中部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西部地區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中小微型工程並舉,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合理興建調水工程,下大力氣解決好資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問題,特別是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努力保障生態用水需求,有序開發水能資源,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等落後産業的轉移,提高西部大開發的水利保障能力。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水利發展的扶持力度。

    東北地區要加快綜合防洪體系特別是城市防洪建設,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調控能力,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推進灌區配套改造、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水土保持和黑土地保護,抓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工程建設,保護好濕地,保障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當前,為適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需要,正在抓緊編制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各地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功能區,確定主體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水資源條件是主體功能區劃分的重要因素,不同主體功能區需要實行不同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策略。為此,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要求,科學確定水利發展目標,合理籌划水利建設佈局,優化配置水資源,滿足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我們要把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變成具體可行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在聯絡實際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在開拓創新上下功夫,在務求實效上下功夫,不斷推進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新實踐,努力開創水利工作的新局面。

    四、準確把握新時期水利工作的目標任務

    第一,今後一個時期水利工作的總體要求。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堅持統籌兼顧,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現代化方向,防汛抗旱除澇並重、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加快水利發展,深化水利改革,加強水資源管理,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保障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經濟發展用水安全、生態用水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水利發展的主要目標。按照《全國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力爭到2010年,全國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降至1%以下,農村1.6億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全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二級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55%,年均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年均新增農村水電裝機容量300萬千瓦。

    完成“十一五”規劃還有三年時間,任務相當艱巨。我們要進一步落實責任,採取切實有力措施,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同時,要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謀劃好水利發展的長期目標。初步考慮,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四大體系:

    ——基本建成重點流域和區域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基本形成,主要防洪保護區達到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遇超標準洪水時,能夠保證重要城市和重要地區的防洪安全。中小河流、受颱風影響地區、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的防災減災能力逐步提高。全國洪澇災害年均直接經濟損失佔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5%以下。

    ——基本建成城鄉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城鄉供水能力明顯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城鎮供水安全得到可靠保障,抗旱能力顯著增強。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全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

    ——基本建成水環境保護和河湖生態健康保障體系。主要江河湖泊水污染有效控制,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重點地區水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地下水超採得到有效治理,嚴重超採區狀況根本好轉。河流的生態用水基本保障,部分生態嚴重損壞的河流逐步修復。水土保持取得明顯成效,生態修復成果持續鞏固。

    ——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管理和運行保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健全,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國家水權制度基本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全面實行,水功能區管理得到完善,應對突發性水危機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信息化和現代化技術廣泛應用,科技含量明顯提高,水利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人民群眾的防洪安全將得到可靠保障,城鄉居民普遍享有安全清潔的飲用水,水環境和水生態狀況顯著改善,水利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水利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第三,水利發展與改革的重點任務。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實提高水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加快建成大江大河、大中城市、重點流域和區域綜合防洪減災體系,逐步提高中小河流、受颱風影響地區、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的防災減災能力。加強洪水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健全防汛減災保障機制,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綜合防控,努力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有效利用洪水資源。加強旱情監測預警,建立抗旱服務體系,強化應急水量調度,因地制宜地採取多種形式,集中建設一批應急抗旱備用水源工程,全面抗旱、主動抗旱,不斷提高抗旱減災能力。

    二是切實抓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水利工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優先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著力解決水庫病險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充分發揮水庫綜合效益。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強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和管理,加快解決無電、缺電人口用電問題。加強城鄉水環境整治,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優質生活和享有優良環境的需求。加大水利血防工作力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落實水庫移民政策法規,實現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切實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深入推進治淮工程建設,繼續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治理及其他重點流域治理。適時開工建設一批水源工程和區域性調水工程,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加強大中型灌區及其末級渠係節水改造,實施重點澇區治理和大中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農業抗災水平和綜合生産能力。加快石羊河、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加強首都水資源保護,推進海河等流域生態修復。加快重點地區水土流失防治,開展坡耕地改造、淤地壩和溝道建設,搞好水土流失區封禁保護。

    四是切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以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為核心,加快建立國家水權制度,切實完善水資源論證制度,嚴格控制在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發展高耗水、高污染産業。抓住重點區域和生産消費關鍵環節,帶動各行業各領域節水的全面開展。以水功能區劃為基礎,嚴格控制水域污水排放總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制度,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和省界斷面水質監測,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護好地下水。

    五是切實加強流域管理和區域管理,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依法界定流域管理機構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事權,合理劃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職責範圍。流域管理機構要加強水資源的統一規劃、配置、調度和管理,協調處理好重大水事矛盾。地方水利部門要統籌城鄉水利發展,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涉水事務統一管理。要著力構建統一、協調、規範、高效的水利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不斷完善信息交流、發佈和共享機制,暢通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渠道,全面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六是切實加強依法治水管水,推進水利法治化進程。突出抓好水資源節約保護、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水法規體系。切實加強水法規的實施,全面落實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洪水影響評價、水功能區管理等各項法律制度,強化水資源、水能資源、水域岸線、河道採砂、水工程建設運行等方面的管理,推動水利綜合執法。建立健全預防為主、預防與調處相結合的水事糾紛調處機制,預防和化解水事糾紛與行政爭議。進一步規範水行政許可,加快推行政務公開,切實提升水利公共服務能力。

    七是切實深化水利改革,健全水利良性發展長效機制。建立健全以公共財政為主渠道的水利投融資機制,保持水利投資的穩定增長。加快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保障水利工程良性運行。不斷深化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規範水利建設市場秩序,加強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管。加大農村水利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和良性運行的長效機制。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探索建立與水有關的生態補償機制。

    八是切實加強行業建設和基礎工作,築牢水利發展與改革的堅實基礎。加快建立和完善水利規劃體系,強化水利規劃的基礎導向和剛性約束作用。加快全國水文站網建設,完善監測功能,拓寬水文服務領域,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方針,全面推進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水利科技支撐能力。積極構建與現代水利相適應的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完善有利於鼓勵、保護和引導基層水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基層水利單位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切實增強基層水利經濟實力、服務能力和發展動力。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深入實施水利人才戰略,建立適應水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五、以民生水利為重點紮實做好2008年水利工作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前啟後的一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和舉辦奧運會之年,做好以民生水利為重點的各項水利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水利與民生息息相關。解決好直接關係民生的水利問題,是中央的重托,是群眾的期盼,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當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民生水利工作,就是要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活條件、生産發展、生態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為重點,突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形成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水利發展成果。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認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去年入秋以來,全國大部分江河來水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不足,旱情較為嚴重。目前一些地方旱情仍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冬春抗旱形勢嚴峻。同時,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夏季多雨區將位於華南至江南南部、黃淮至華北西部,長江、黃河、海河等大江大河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較大,影響我國的颱風強度較強,東南沿海地區有可能出現洪澇災害。我國地域遼闊,氣候變化因素複雜,其他江河也存在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防汛形勢不容樂觀。我們要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防汛抗旱並舉,強化落實各項措施,確保大江大河大湖、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大中城市、主要交通幹線、重要工礦企業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證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庫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計滿足生産和生態用水需求,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

    要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責任制,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早準備、早部署,加大汛前檢查力度,修訂完善防汛抗旱預案,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把握工作主動權。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水情、雨情、旱情的預測預報工作,增強預報時效,提高預報精度。要認真做好中小河流、中小水庫、中小水電站和工礦企業的安全度汛工作,強化山洪災害和颱風的防禦工作,避免發生群死群傷事件。要抓緊對現有供水和灌溉設施進行維修、配套和改造,搞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加強水資源統一調度,強化節約用水,統籌安排生活、生産和生態用水,提高抗旱能力和減災效益。

    第二,加快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黨中央、國務院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極為重視,明確提出在三年內完成全國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不久前,國務院召開了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我們要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作為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政治任務,作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

    一要抓好投資落實。今年中央基建投資將安排50億元用於422座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央財政資金也將大幅度增加對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專項補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大省級投資力度,確保地方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二要抓好責任落實。嚴格按照水利部與地方政府簽訂的責任書,把責任落實到每個縣市、每座水庫、每個重要環節,落實到相關單位和具體人員,實行終身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三要抓好前期工作。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安全鑒定核查和初步設計工作,最遲要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審核審批。四要抓好建設管理。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竣工驗收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加強監管,確保質量、進度和安全。五要抓好資金管理。強化資金使用管理,確保專款專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擠佔、挪用建設資金。六要抓好工程驗收。小型項目原則上應在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下達之日起1年內完工並驗收,及時發揮效益。

    第三,全力抓好農村飲水安全。今年中央繼續投資64億元,加上地方配套72.4億元,計劃解決320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氟砷超標地區686萬人、苦鹹水地區580萬人、血吸蟲病疫區159萬人、其他缺水地區1780萬人。地方要及時足額落實好配套資金,保證工程建設資金需要。要進一步完善實施方案,加快前期工作進度,選好供水水源,定好工程型式,合理確定規模,優化工程佈局。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管理辦法,加強監督檢查,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確保工程進度、質量和資金安全。要明晰工程産權,落實管理主體,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管理維護,保障良性運行。要加快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和示範縣建設。

    第四,繼續加強重點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淮河治理,全面完成治淮19項骨幹工程,在總體評估的基礎上,力爭儘早啟動行蓄洪區調整和改造、淮河下游主要行洪通道堤防達標及河道治理、重點平原洼地排澇等新3項工程和其他治淮工程。全面實施太湖水環境治理,適當擴大引江濟太規模,加快流域引排骨幹工程前期工作,爭取儘早實施。落實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指示,加快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恢復和改善生態,保護民勤綠洲。加快洞庭湖綜合治理規劃和前期工作,加大蓄滯洪區、重點堤防、控制性樞紐、河湖整治等建設力度。加快在建重點防洪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完成長江幹堤加固、小浪底、大隆等重點工程驗收,抓緊開工一批新項目。制定中小河流綜合治理規劃,做好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加大水利扶貧和援藏工作力度。

    第五,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兩改一提高”的要求,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步伐,年內完成20~30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任務。切實加強灌區改造項目的監督管理,近期將對全國300多處大型灌區開展全面檢查,對建設管理問題多、改革進度慢的灌區進行重點整頓。加快建成大型灌區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動態跟蹤管理。加大糧食主産區大中型灌區末級渠係改造力度。大力推廣田間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000萬畝。著力做好中部地區49座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工作。抓住冬春有利時機,採取獎勵、補助等形式,調動農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性,紮實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緊編制和完善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各地要儘快出臺關於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實施意見。

    第六,全面推進水資源節約保護。繼續推動國家水權制度建設,組織開展跨省區河流水量分配試點,年內編制完成主要江河流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方案。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審查,強化用水定額管理,推進節水産品認證工作。繼續擴大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範圍,新增30個全國試點。實施向北京應急供水、珠江壓鹹補淡,確保重點城市的供水安全。實施引黃濟淀生態補水,恢復和改善生態。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快實施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建設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監控管理系統。完成全國重要江河水功能區劃審查報批工作,公佈第二批全國重要水源地名錄。開展地下水取水工程普查,編制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地下水壓採方案。建立健全涉水公共安全事件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機制。

    第七,積極推進水土保持工作。力爭年內完成全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面積8萬平方公里,其中綜合治理4.8萬平方公里,實施生態自然修復3.2萬平方公里。正式啟動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積極做好前期工作,力爭啟動坡耕地和侵蝕溝水土綜合整治專項工程。繼續做好長江上遊、黃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區和丹江口庫區及其上遊等重點區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完成黃河中游1100座淤地壩建設任務,全面推進珠江上遊100個縣的石漠化治理。加大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繼續推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強封育保護,搞好牧區水利。完成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強化緩批、限批措施,對重大違法案件進行曝光,遏制人為新增水土流失。上半年向國務院報送修訂後的水土保持法。認真做好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後續工作,開展水土保持國策教育行動。積極推動資源、能源富集地區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水土流失防治的新機制。

    第八,進一步加快農村水電建設步伐。全面推進“十一五”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實現電氣化建設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做好小水電代燃料擴大試點工作,實現新增代燃料裝機容量15萬千瓦,代燃料人口16.9萬戶63.6萬人,編制好2009年以後全國小水電代燃料工程規劃。加強農村水電開發建設監管,進一步整頓“四無”電站,科學有序發展農村水電,年新增裝機保持在400萬千瓦左右。加強農村水能資源管理,完成調查評價工作,抓好農村水能資源規劃試點,推進水能資源開發使用權有償出讓。

    六、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動水利又好又快發展

    當前,水利發展的思路、目標和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要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要採取更加切實可行的措施,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工作水平,推動水利事業再上新臺階。

    第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目前,水利任務十分繁重,尤其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灌區節水改造等,投資強度大,項目多,時間緊,要求高,責任重。水利系統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從講政治的高度,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切實加強對各項工作的領導。要細化任務,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真抓實幹,形成工作有人管、責任有人負、任務有人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要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獎懲機制,強化動態管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監察、審計、稽查等部門要提前介入,形成合力。總之,我們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舉全部之力、全行業之力,確保如期完成各項任務,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第二,落實資金,增加投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大幅度增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投入。我們要抓住機遇,積極爭取預算內基建投資和財政專項資金向水利傾斜。各地也要爭取地方財政加大資金投入,落實好配套資金和管理資金。要深化水利投資體制改革,在努力擴大公共財政水利投資規模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延長水利建設基金的徵收和使用年限,落實國家建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的政策措施。依法徵收、使用和管理水資源費、河道工程維護管理費等各項水利規費,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籌集水利資金。

    第三,抓好規劃,加強研究。進一步完善水利規劃體系,加強規劃管理,突出抓好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收尾工作,加快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項目審查審批,搞好項目儲備。建立健全水利重大政策法規決策諮詢機制,加強水利發展與改革重大專題研究,組織力量對戰略性、全局性和基礎性的宏觀問題,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水利發展與改革的新要求及對策、節水型社會建設與國家水權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農村水利發展、水資源要素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流域與區域水利發展戰略與扶持政策、水資源管理體制與機制創新、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防洪與水資源安全戰略、宏觀水資源配置格局與江河湖庫水資源優化調度、水利現代化進程與相關指標體系等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指導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政策建議和措施。

    第四,依法治水,科技興水。切實加大水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和落實,增強全社會對水法規的了解和認識,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爭取儘快出臺加快水利發展與改革的決定,力爭年內出臺抗旱條例、河道採砂管理條例,以及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的配套制度。大力開展打擊非法採砂、取締非法取水、整治河道管理範圍內非法建設等綜合執法行動,做好水事糾紛預防和調處。加強水行政許可實施的監督檢查,貫徹落實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強對重大水利科技問題的研究,大力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水利科學技術,積極推廣轉化和應用科研成果,加強水利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努力籌建好水科學與工程國家實驗室。加強水利信息化應用系統建設和資源整合,抓緊完成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一期工程並儘快啟動二期工程建設,積極實施國家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全國農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統等重點項目,進一步完善水利電子政務公用平臺及應用系統。抓好標準、規程規範的制訂、修訂和實施工作。廣泛搭建水利國際交流平臺,積極開展雙邊和多邊水利合作。

    第五,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加大水管體制改革力度,狠抓“兩定”工作和“兩項經費”落實,將水管體制改革的進度與新建項目審批和資金安排挂鉤,力爭年內基本完成水管體制改革任務。繼續深化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適應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求,總結水務改革的經驗,不斷完善水行政管理體制。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實行國有水利工程水價加末級渠係水價的終端水價制度。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産權制度改革,探索非經營性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辦法,明確建設主體和管護責任,支持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發展,完善“一事一議”籌資投勞政策。深化財務管理改革,逐步建立新型的預算管理和資金使用管理模式,全面加強對重點水利項目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管力度,推進中央水利經營性資産的優化調整,提高資産的運營效益。

    第六,強化基層,夯實基礎。目前基層水利發展很不平衡,一些基層水管單位還相當困難,要下大力氣解決基層水利發展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夯實水利發展的基礎。結合水管體制改革的推進,爭取更多財政資金支持。基層水利單位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依託水土資源和水利風景區優勢,積極開展多种經營,多渠道增加收入,破解發展難題,實現良性發展。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圍繞防汛搶險、抗旱技術服務、節水技術推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擴大基層水利單位的服務領域和業務範圍,提高服務水平,拓寬發展空間。

    第七,加強黨建,帶好隊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機關、爭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穩步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加強幹部職工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術教育,努力建設高素質水利隊伍。全面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發揮社團作用,搞好後勤保障。高度重視和著力做好水利新聞宣傳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水利宣傳活動,為水利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大力加強水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進水文化建設,辦好中國水利博物館,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

    第八,廉潔從政,轉變作風。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堅持拒腐防變警鐘長鳴,把反腐倡廉建設貫穿于水利工作的各個領域。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項目建設管理、關鍵崗位的監督,努力實現“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幹部安全”。加大專項治理力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查辦違法違紀案件,繼續做好巡視工作。加強水利安全生産工作。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加強調查研究,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切實做好水利信訪工作,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機關,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行風。

    同志們!做好新時期水利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振奮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不斷譜寫水利發展與改革新篇章,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結
· 水利部召開全國水利安全生産視頻會議 陳雷講話
· 矯勇主持召開水利部安全生産領導小組全體會議
· 水利部長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 水利部擬抓好12項工作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 水利部部署農業水價改革和末級渠係節水改造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