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農業部發佈水産養殖災後恢復生産工作方案(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18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農業部2月18日發佈《水産養殖災後恢復生産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水産養殖災後恢復生産工作方案

    一、災情及其影響

    今年1月10日以來,我國西北東部和南方大部地區出現長時間持續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給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廣東、廣西等19個省(區、市)的水産養殖業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截至2月12日,全國19個省(區、市)受災養殖面積(包括設施漁業等)1455萬畝,損失水産品87萬噸,直接經濟損失68億元。其中,倒塌生産用房57萬平米,損毀溫室大棚和苗種孵化車間836萬平米、網箱592萬平米,死亡親本340萬組、魚種42萬噸和成魚45萬噸。

    此次災害的重災區是我國內陸水産養殖主産區,也是苗種繁育和魚種供應的主要區域。災害對上述地區、乃至全國的漁業生産均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親本和魚種的大量死亡將會影響今年的魚蝦苗繁殖、大規格魚種的供應以及5—8月份的商品魚上市供給和羅非魚、斑點叉尾鮰等出口原料供應。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按照“輕重緩急、遠近結合、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充分尊重受災養殖場(戶)意願,立足自力更生,一手抓抗災減災,一手抓恢復生産,科學評估災情影響,儘快制定恢復生産方案,明確發展政策,細化技術路線,保障物資供應,切實做好水産養殖恢復生産工作。

    (二)主要目標

    恢復重建工作,要早謀劃、早部署、早啟動,統籌人力、物力、財力,儘快恢復重要基礎設施,儘快恢復生産,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確保大災之年“不減産、不減收”,確保漁業經濟平穩運行。力爭在4月底前恢復苗種繁育設施,上半年基本修復受損漁業基礎設施,下半年生産能力恢復到災前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是災區與非災區、長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調劑親魚和魚種;二是修復苗種繁育基礎設施,恢復繁殖能力,抓好春季水産苗種早繁早育工作;三是修復池塘、網箱等生産設施,保證投苗放養;四是做好水産養殖病害監測和防控,防止病害暴發;五是組織落實科技救災。

    三、工作措施

    (一)開展重建和修復工作,儘快恢復損毀設施

    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積極落實各項支持政策,爭取增加抗災救災和生産恢復資金,幫助受災養殖場(戶)解決重建和修復基礎設施的資金等問題。指導養殖場(戶)抓緊關鍵環節生産設施的搶修恢復,在繁殖生産季節之前恢復重建原良種場和苗種場生産設施,恢復良種生産和苗種供應能力。儘快修復因災損毀的池塘、溫室大棚和網箱等漁業生産基礎設施,保證正常養殖的需要。在重建和修復的基礎設施中,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健康養殖的要求,提高建設標準。結合池塘修復,加大標準化池塘改造力度。

    (二)抓緊種苗培育和調運,確保苗種供應

    及時清點留存的親本和苗種數量,核實親本和魚種缺口情況,積極組織做好種苗調配工作。本著就近調劑供應的原則,減少運輸環節成本,避免長途運輸造成的死亡。積極組織各級水産原良種場擴大生産規模,做好親本和苗種的培育。指導苗種繁殖場加強對現有親本的培育,擴大繁殖能力,確保魚苗供應。特別要保證山區和邊遠地區的苗種供應。受災魚種死亡量大、調劑難以滿足需求的地區,要鼓勵有條件的苗種繁殖場開展早繁工作,提早繁殖,採取大棚暫養技術,快速培育苗種。

    (三)組織技術服務工作,加強生産管理

    充分發揮水産技術推廣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等組織機構的作用,進場入戶查看分析災情,開展技術服務工作。針對不同養殖品種、養殖方式,因地制宜地指導養殖戶做好恢復生産工作,幫助受災養殖戶解決恢復生産所面臨的技術難題。推廣當年苗當年養成的稀放快養技術,指導養殖戶適當降低放養密度,科學投喂,做到循序漸進,少量多次投喂,並隨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投餌量。

    (四)加強病害監測和防控,防止災後病害暴發

    一是及時處理受凍和死亡魚蝦。要及時清除死魚(蝦),以免破壞水質;採取有效技術措施恢復受凍魚蝦體質,降低死亡率。二是進行水體和魚體消毒。當水溫回升到10℃以上時,要及時檢測、調節水質;當水溫升至5℃以上時,可用4%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三是做好水産苗種檢疫工作,加大跨區域苗種調運的檢疫力度,防止水生動物重大疫病大範圍流行。四是加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力度,特別是做好大宗養殖品種的常規性、多發性疫病監測,加強疫病預防預警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和分工負責制,認真貫徹落實相關的救災政策、措施,督導開展災後恢復生産工作,形成上下協調一致的工作機制。

    (二)制訂具體方案

    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組織有關專家科學評估核實本地災情,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養殖品種、不同受災程度和養殖漁(農)民的不同需求,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恢復生産工作方案。

    (三)加強組織協調

    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主動向當地政府彙報,積極爭取民政、財政、發改委、水利、電力等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的支持,加大對受災水産養殖基礎設施和苗種補放等所需的財政補貼投入。

    (四)加強執法監管

    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執法監管力度,聯合有關部門,重點加強對苗種、飼料、漁藥等生産物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乘機哄抬物價、銷售假冒偽劣産品的行為。教育養殖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禁止使用孔雀石綠等禁用藥物,保障水産品質量安全。

    附件1:水産養殖災後恢復生産技術措施指導要點

    附件2:羅非魚、對蝦、河蟹抗災減災及恢復生産技術措施要點

    附件1:

    水産養殖災後恢復生産技術措施指導要點

    一、檢修養殖設施,保障生産正常進行

    (一)檢查大棚等保溫設施和充氧、供暖設備,及時清除積雪和結冰,修補被損壞的薄膜,補充加溫所需的燃料和養殖飼料,保證溫室正常運行。特別是要及時做好繁殖場、工廠化養殖基地等養殖設施保溫防凍工作,嚴防“倒春寒”的危害。

    (二)抓緊進行冰凍損壞的繁殖設施、電力設施、進排水渠道、漁船及柴油機、網箱、網衣和倒塌房屋等維修和重建工作,做好大水面“三網”養殖設施的防護工作,保障災後安全開展漁業生産。

    二、做好親本調配和繁殖,確保春季生産苗種供應

    (一)查清親本存量。及時查清親本損失數量,根據親本標準及苗種生産計劃,及時補充、調運親本。

    (二)強化親本培育。針對持續低溫導致魚蝦親本攝食不佳的情況,加強親本飼養管理,加強營養,補充能量,促進親本正常發育,確保用於春季繁育生産的親本數量和質量。

    (三)做好苗種繁育。嚴格按照苗種生産技術操作規範開展苗種生産,保證苗種質量。

    三、加強疫病監測,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一)加強災後疫病監測。提高災後疫病防治意識,加大疫病監測力度,特別要做好大宗養殖品種的常規性、多發性疫病的監測工作。

    (二)做好防疫物資儲備。預計今年春天水霉病、小瓜蟲病和細菌性疾病將加重發生,要做好水質改良調控、消毒和治療等疫病防治物資的儲備工作。

    (三)落實防治措施。一是及時處理凍傷魚蝦,採取有效技術措施,恢復魚蝦體質,降低死亡率;二是及時清除水體和底泥中的死魚(蝦),可採用撒網檢查的辦法,發現後及時清除以免破壞水質,可用沸石粉等池底改良劑或採用生物方法清潔底質;三是進行水體消毒,當水溫回升到10℃以上時,要檢測、調節水質,預防病害發生;四是進行魚體消毒,預防凍害後水霉病等病害的發生,可在水溫升到5℃以上用4%的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越冬魚池要保持水溫相對穩定,有條件的應儘量提高水溫,減少小瓜蟲等寄生蟲病害發生。

    四、深入技術指導,實施科學養殖管理

    (一)成立技術服務專家組,主動做好技術幫扶工作。也可將專家組成員名單、聯絡方法通過各種方式告之養殖戶,保證養殖戶得到及時的技術指導。

    (二)加強養殖管理工作。應適當降低放養密度,適當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質營養。加強巡塘,記錄水質、溶氧等變化。要根據水溫變化,指導漁民科學投喂,做到循序漸進,少量多次投喂,並隨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投餌量。

    各級水産技術推廣單位可根據本要點並結合實際,細化制定適合本地情況的災後恢復生産技術措施。

    省級專家名單和聯絡電話:

    1.江蘇省:張永江,13951731760,025-86903004

    2.浙江省:丁雪燕,13819176055,0571-85029957

    3.安徽省:申德林,13075565538,0551-3518842

    4.福建省:馬平,13859083890,0591-87878908

    5.江西省:戴銀根,13870989160,0791-6266646

    6.湖北省:程鹹立,13072788302,027-88846963

    7.湖南省:肖光明,13907312341,0731-8888265

    8.廣東省:姚國成,13902271258,020-84234268

    9.廣西區:龍光華,13607818086,0771-2812437

    10.四川省:何川,13658060935,028-87715813

    附件2:

    羅非魚、對蝦、河蟹抗災減災及恢復生産

    技術措施要點

    一、羅非魚

    (一)保溫技術措施

    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龍薄膜或稻草覆蓋的0.3-0.5米的擋風棚,阻擋北風直接吹到池塘表面,減緩池水交替作用,從而減慢池水降溫。

    2.面積較小的池塘或用於親本、魚種培育的池塘,可採用全池覆蓋塑料大棚方法(圖1)。池中放置增氧機,大棚內溫度過低時可在棚內燒木炭等增加溫度。有條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熱水管注入熱水或溫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熱島,有利於魚類聚集越冬。

    (A)支撐樁位於兩池塘中間

    (B)支撐樁位於池塘邊     (C)支撐樁位於池中

    圖1塑料大棚

    1地樁,2支撐樁,3鋼絲,4塑料薄膜

    3.對於面積較大的成魚養殖池塘,可採用集中越冬法(圖2、圖3),通過對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溫,使魚類聚集越冬。

    圖2池邊集中越冬法

    ①鋼絲兩端固定、拉緊作上綱

    ②鋼絲縫入彩條布內或紮緊布邊

    ③縫直徑10-20厘米管袋,灌滿細沙作沉子

    ④留1-2個1米寬、深至底的出口,作出水口和魚可以自由進出的通道

    ⑤從深井抽地下溫水灌入池塘

    ⑥放置增氧機,以防止魚類聚集引起的缺氧

    圖3池角集中越冬法

    ①打入池底的樁

    ②固定於樁上的鋼絲或繩子,用彩條布分隔池角

    ③留1-2個1米寬、深至底的出口,當作出水口和魚可以自由進出的通道

    ④從深井抽地下溫水注入池塘

    ⑤放置增氧機

    4.網箱保溫:可將網箱儘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

    (二)恢復生産技術措施

    1.氣候好轉時應儘早清塘、曬塘,並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過多淤泥。氣溫回升後,先注水,並放入適量鰱、鳙等混養魚種。

    2.投放早苗時,應注意降低放養密度,投喂優質配合飼料,以保證上半年有一定數量的商品魚投放市場。

    3.對死魚現象較輕的池塘,由於受長期陰雨天氣及為保溫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響,應嚴密注意水質變化,保持水質清新,發現水質偏酸,要用適量的生石灰調水進行全池潑撒,調節酸度,用量為10ppm。

    4.加強日常管理和巡塘,發現病魚、死魚及時撈出,以防止因長期低溫凍傷導致的水霉病的發生和快速傳播,並可用碘製劑治療因低溫導致的水霉病。

    (諮詢專家及聯絡電話:楊弘研究員 聯絡電話:13812502987)

    二、對蝦

    (一)保溫技術措施。

    1.養殖池塘上方加蓋透明薄膜溫棚,可提高水體溫度5℃以上,在室外水溫7-8℃時,可保持溫棚內水溫為12-13℃。

    2.採用全封閉養殖模式,加固池塘堤埂,防止漏水,避免水交換。有條件的地方可抽取地下水提高池水溫度。

    (二)管理技術措施

    1.溫棚裏空氣不流通,對蝦密度大,連續低溫陰天導致浮游微藻繁殖不好,溶解氧較低,水質容易惡化,要多使用光合細菌、乳酸菌等不耗氧的有益菌凈化水質,降低氨氮、亞硝酸氮,保持良好水體環境。

    2.保持水體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儘量使用增氧劑增加溶解氧,謹慎使用增氧機,以免攪動水體,降低底層水溫和促使對蝦應激。

    3.使用活性鈣、沸石粉等改良劑,改善水體質量。

    4.減少投喂飼料,內服維生素C、中草藥、免疫多糖,提高對蝦抗應激、抗病能力。

    (諮詢專家及聯絡電話:李卓佳研究員 聯絡電話:13609709718)

    三、河蟹

    (一)商品蟹管理要點

    1.破冰。商品蟹暫養密度大,雪後溫度偏低,養殖管理難度較大。通過打冰眼或破冰,一方面可以觀察越冬池中是否缺水、缺氧,另一方面,可以使水體中的部分有害氣體逸出。水中缺氧時(低於1.8mg/L),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劍水蚤、松蚤蟲等水生昆蟲聚集,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及時採取增氧措施。

    2.增氧。水中氧氣85%來源於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少部分來源於空氣的溶入和補水時帶入。

    (1)保持明冰。越冬池應以明冰封凍,若凍成烏冰,應破除後重新結冰,保證明冰區佔50%以上。雪後及時清除積雪,清雪面積佔池塘面積的80%以上。如烏冰去處或掃雪不及時,造成冰下光照不足,阻斷光合作用,易造成缺氧。

    (2)機械增氧。可用1.5~3.0千瓦增氧機連續開機2~3小時進行增氧。還可在越冬池缺氧又缺少水源的情況下,利用水泵進行循環水增氧。還可利用氣瓶或氣泵,將空氣壓入水中進行增氧。

    (3)化學增氧。緊急情況下,可利用增養靈等化學藥物進行增氧。

    3.補水。保證越冬池冰下水深在0.8米以上,若低於此數,應隨時加水補滿。補水的水溫要超過4℃。

    4.起捕。0℃以上可幹池捕捉,0℃以下不宜起捕,可向蟹池進水。具體操作方法:白天干池捕捉蟹,傍晚蟹池回進水。

    (二)河蟹蟹種管理要點

    1.水位控制。要經常檢查越冬池有無滲漏現象,蟹池不能較長時間處於低水位狀態。越冬池要保持水深1.5米左右,河蟹只有在較深的水體裏才不會被凍傷、凍死。否則,河蟹儘管藏在洞穴或泥土裏,但仍然暴露在空氣中,將會被凍傷或凍死。發現水位下降,要及時加水,進水水溫溫差不超過2℃。

    2.餌料投喂。河蟹雪災後基本停食。冰雪溶化時,河蟹活動量加大,注意保持清新水質。當水溫升高到5℃左右,適當增加含脂肪、蛋白質高的動物性飼料、煮熟的麥粒、玉米等。

    3.日常管理。要有專人進行巡塘,冰封塘面要及時敲碎結冰,儘量減少行船、撈魚蝦等驚擾蟹類現象,避免蟹類受驚四處亂竄而受傷和消耗體力。

    (三)親蟹池管理要點

    1.越冬池的選擇。親蟹一般在室外土池中越冬,越冬池應選擇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環境相對安靜的地方,東西走向,長方形或正方形土池,水深1.5m以上,土質以泥沙土或粘土為好。

    2.水質調控。抱卵親蟹越冬期間,水體封凍時,要插入適量草把,並在每天早晨太陽升起以前要破冰,及時清掃冰上積雪。重點保持水環境的相對穩定,其主要水質指標每隔半個月監測一次,鹽度25‰左右,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7為好。滲漏的土池每隔5-7天添水1次,每次換水量應不超過總水體的30%,以保持水位在1.5m以上。當達到5℃以上時,要定時添加和更換新鮮海水。

    3.飼料投喂。選擇營養豐富的鮮活餌料,如沙蠶、鮮雜魚、麥芽等。親蟹抱卵後,隨著水溫的不斷變化,視攝食情況,日投喂量一般控制為親蟹總體重的2-10%。不論表層水溫如何變化,只要發現有親蟹活動,就要適當投喂。每天在日落前投喂1次,沿土池四週將飼料投入水位以下,第二天巡池檢查攝食情況,清除殘餌,同時調整投喂量。多種餌料種類要交替投喂。水溫8℃以上要投喂新鮮餌料和配合餌料。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觀察親蟹的活動情況、攝食情況及水色變化等;檢查防逃設施是否破損;每隔半個月要定期鏡檢抱卵親蟹的受精卵發育情況,及時採取和調整管理措施,以保證抱卵親蟹順利越冬。

    (四)災後成蟹生産要點

    1.池塘清整。在放養前,須對池塘進行清整,雪後池塘還要加固池埂,清除過多淤泥。蟹種放養前l5天左右,徹底清池,清池方法有幹法和帶水清池法兩種。一般幹法清池每畝用生石灰75kg,溶化後全池潑灑。帶水清池只是在池水不能大部分排出的情況下使用,具體用量可根據池水深淺靈活掌握,能保證殺滅水中敵害生物即可。

    2.加固防逃設施。在養殖河蟹池塘的四週須建造牢固的防逃設施,以防河蟹逃逸。防逃設施內壁要光滑,常用的有塑膜、鐵板、鋁板等。

    3.水草防凍。已種植伊樂藻等水草的養殖戶,要防止水草凍死,具體方法是確保水位高於水草,使冰層在水草之上。

    4.暫緩放養蟹種

    氣溫在0℃以下或下雪天氣時,不能起捕、運輸及放養蟹種,以防止蟹種凍傷。等待天氣回暖,氣溫在5℃以上時,再進行蟹種的相關操作

    (諮詢專家及聯絡電話:周剛研究員 聯絡電話:13601585281)  

 
 
 相關鏈結
· 農業部通知抓好水産養殖災後重建恢復生産工作
· 農業部:做好2008年農機春耕備耕和抗災救災工作
· 農業部啟動四級響應應對雲省持續雨雪冰凍災害
· 農業部通知要求抓好主要農作物災後生産恢復工作
· 農業部啟動四級響應 應對雲南持續雨雪冰凍災害
· 農業部印發《災後恢復發展畜牧業生産工作方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