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林業産業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産業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2007年林業産業總産值達到11701億元,同比增長9.85%。與此同時,林業産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木材、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傢具、木地板和經濟林等主要林産品産量穩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國木材産量達到6974萬立方米,人造板産量達到7365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産量突破1億噸。二是林業一二三次産業協調發展。林業二三産業比重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44.2:48.8:7.0調整為43.1:48.2:8.7,林業産業結構進一步合理。三是傳統産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新興産業增長強勁。森林食品、花卉竹藤、森林旅遊、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等産業快速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生物制藥等蓬勃興起。以森林旅遊為代表的林業第三産業産值達到1018.6億元,森林公園發展到2151處。四是産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全國規模以上林業工業企業超過1.5萬家,産值佔到全國的70%以上,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江蘇等五省林業産業總産值佔到全國的一半左右,龍頭企業培育初見成效,依託自然資源和具有區域特色的産業集群已逐步形成。五是林産品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570億美元,同比增長21.1%,林業企業對外交流與合作空前活躍,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日漸增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的一個林業産業大國。
但林業産業大國並不是林業産業強國。我國的林業産業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一是森林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産業良好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木材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0%以上。二是國家生態建設任務艱巨,産業發展與生態改善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三是産業素質較低和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大多數林業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仍然處於劣勢地位。四是産業發展缺乏宏觀調控,機構缺位,手段缺乏。沒有有效的政策扶持難以將産業做大做強,市場監管缺位導致惡性競爭和無序發展。
針對産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做大做強我國林業産業,國家林業局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超前戰略研究。組織研究和編寫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現代林業産業發展戰略》以及《循環型森林工業:模式分析與對策研究》。針對木材資源短缺問題,組織編寫和實施了《重點地區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並著手組織研究《木材安全保障戰略》。
二是推進對林業産業的政策扶持。出臺和下發了《林業産業政策要點》。起草了《關於扶持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的意見》和《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省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扶持工作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展,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扶持工作將在今年著手組織開展,相關扶持政策有待進一步協調和落實。
三是引導産業集群發展。起草了《國家林業局關於建立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範區的意見》,並對福建莆田木材貿易加工示範區進行了命名。
四是加強市場監管。起草了《木材經營加工監督管理辦法》和《加強林産品交易會管理的意見》,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後下發執行。
五是強化産業信息服務。作為信息服務平臺的全國林業産業基礎數據庫系統已經開始建設,重點市場和企業聯絡制度工作將著手開展。
六是發揮仲介組織作用,籌備成立了中國林業産業協會。
七是加強對林業産業的宣傳和成果展示,組織舉辦了首屆中國林業産業博覽會。(木材行業管理辦公室)
近五年我國濕地履約與國際合作成效顯著
近五年來,我國積極參與《濕地公約》事務,履行公約義務,影響日益擴大。2005年11月,在烏干達召開的第九屆締約方大會上,我國當選為濕地公約常委會成員國和公約財務小組成員。利用公約國際合作機制共爭取國外資金近2億元。開展了多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試點,實施了部分國際重要濕地生態補水項目,主動參與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率先推動“加強高原濕地保護決議”。為更好地開展履約工作,2007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了有16個部門組成的中國履行濕地公約國家委員會。中國濕地保護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將年度“獻給地球的禮物”榮譽獎頒發給了中國政府,2004年濕地國際將“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傑出成就獎”授予中國,我國科學家蔡述明教授獲得了“濕地科學獎”。
目前,我國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的總數已達到36塊,總面積380萬公頃,佔全國自然濕地面積的10.5%。《濕地公約》共有締約國165個,國際重要濕地數量1700多塊,總面積1.53億公頃。(濕地辦)
速生豐産林基地建設工程實施進展順利
根據對18個重點省區市的初步統計,截止到2007年底,重點地區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累計完成速生豐産用材林營造任務8610萬畝,其中2007年當年營造速豐林1260萬畝。龍頭企業和造林大戶農戶成為工程建設的主體,紙漿原料林、人造板原料林、大徑級用材林、其他工業原料林成為造林重點。
一是工程建設機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通過收購、租賃、聯營、合資、合作、承包等形式營造速生豐産林,生産要素逐步向林業建設集中,初步形成了以社會投入為主、國家扶持為輔的營造林新機制。
二是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工程建設通過選育新品種,運用新技術,實行集約經營和定向培育,縮短了林木培育週期,提升了林木經營管理水平,建設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是工程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增加了農民收入。不論企業造林還是大戶造林,從整地、栽植、培育、管護等過程,都要發生大量勞務費,從而增加了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農民通過參與速豐林建設,走上了富裕之路,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速豐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