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3日,國土資源部礦産儲量司、部諮詢研究中心組織的礦産儲量技術標準研究特邀專家會議在京召開。專家呼籲,現行固體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應當修改完善,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研討會上,專家們就我國現行固體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要不要修改、推斷的資源量(333)的最低標準、不同礦産勘查階段的可行性評價要求、圈連礦體的工業指標、資源儲量類型是用於塊段還是階段等儲量領域的重要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外國專家作學術報告,介紹了礦業大國在資源儲量類型劃分、資源儲量估算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並與與會專家現場交流。
專家們指出,1999年頒布實施的《固體礦産資源/儲量分類》,表明我國礦業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變化在技術標準方面的進步,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分類過細而且繁雜;一些概念的定義含糊不清,難以掌握;有些規定脫離實際,缺乏可操作性;與國際接軌有偏差以及在執行中存在一些問題,迫切需要對現行《固體礦産資源/儲量分類》修改完善。為適應新形勢下礦産勘查、礦山設計與礦山生産以及礦産資源儲量管理、礦業權市場運作的需要,專家建議制定簡明、適用、可操作的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專家們同時指出,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涉及眾多方面和環節,標準的修訂和完善要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深入研討。
來自31個省(區、市)礦産勘查單位、礦産儲量評審機構、礦業企業、儲量管理、大專院校和有色、冶金、武警黃金、建材等在京中央地勘單位的特邀專家,以及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礦産儲量領域權威專家共15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記者 丁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