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以“全球民航業的挑戰與對策”為主題的2009中國民航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
民航局副局長楊國慶在該論壇上作了題為《冷靜應對挑戰 積極應對長遠》的演講。演講中,楊國慶介紹了中國民航航空運輸的現狀及特點、中國民航在航空運輸方面應對金融危機衝擊的主要措施以及加強公共航空運輸體系建設,著力長遠持續發展。
楊國慶説,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民航發展速度3倍於世界同期增長指標,我國民航服從國家工作大局,圓滿完成了一系列緊急、重大運輸任務。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衝擊,民航局採取了積極引導企業開拓市場;挖掘資源潛力,增加航線航班密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加強決策協調等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在短期內為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安全環境、市場環境和經營環境,有效增加了運輸企業收入,降低了運輸企業成本,同時也為今年民航的科學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更長遠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我國民航還存在幹線與支線、客運與貨運、國際與國內、東部與中西部航空發展不協調的矛盾,2004年到2008年期間,民航局先後出臺了9項調控政策解決這些矛盾。但由於政策之間缺少配套措施,力量不集中,加上繁忙機場資源缺乏,許多建議、舉措效果不明顯,2008年2月28日,民航總局出臺《關於加強國家航空運輸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國家航空運輸體系建設目標、原則、具體措施等進行了明確規定。
國家航空運輸體系建設的目標是:集中有限資源,利用現有的政策和措施,在3—5年內基本形成東中西部、支線幹線、客運貨運、國內國際運輸比較協調、完善、高效、便捷的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促進民航可持續發展。
國家航空運輸體系建設有四條原則:一是主動適應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是提高行業內協調發展的能力,三是增強航空運輸産業的國際競爭力,四是推動航空運輸普遍服務。
在3—5年內,民航局將引導基地公司儘快制定和完善樞紐建設計劃;支持開闢國際航線,開闢中遠程國際航線30條;積極拓展航線網絡,逐步構建國內國際航班有效銜接的高品質航班波;簡化手續,優化流程,提高中轉聯程服務質量;三大樞紐之間原則上按每30分鐘一個航班安排等辦法,加強三大門戶複合樞紐建設。
為了加快區域樞紐建設,民航局將根據區域協調、機場吞吐量、中轉比例、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等原則,建設昆明等八大區域樞紐;八大區域樞紐至三大樞紐之間按1—1.5小時一班安排航班;鼓勵網絡航空公司和中小航空公司合作建設,對中轉比例達到20%以上的公司可增加至三大樞紐的航班。
民航局還將完善幹線網絡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完善南京、杭州等12個機場至三大樞紐的幹線建設,按1.5—2小時密度安排航班;對於年旅客吞吐量達1500萬人次的機場,民航局按區域樞紐標準調控;年旅客吞吐量達1000萬人次的其他機場,按幹線機場標準調控;未列入樞紐、幹線的機場,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增加一班航班;任何機場中轉比例達到20%,可適度增加航班。
促進支線發展也是國家航空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民航局按機場佈局規劃,加快實施支線機場建設項目;落實並完善對航空公司和機場支線經營的各項資金補貼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航空公司、機場共同開發支線市場,提高通達性;為支線機場提供至樞紐、省(區市)機場航班的時刻傾斜。
此外,為了加強國家航空體系建設,民航還將對國內貨運航班管理實行備案制,鼓勵開闢貨運航線;國內航線除確定的核準航線外,實行備案制;保障部門加強保障能力建設,成立運輸委員會,加強政策協調和落實力度;加強運輸領域法規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