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執行副主席周生賢11日在國合會2009年年會上發表了題為“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構建能源與環境的和諧”的特別演講。他指出,世界各國應以更廣闊視野、更長遠眼光看待能源、環境與發展問題,加強溝通,密切合作,積極建立適應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共建美好地球家園,共創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明天。
周生賢説,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能源的開發利用,在創造出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空氣污染、生態破壞、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嚴重環境問題,直接威脅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能源、環境與發展的關係尤為特殊,異常複雜,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快速推進,能源開發利用將給環境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經濟增長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客觀要求對傳統工業文明進行反思、揚棄和創新,催生新的文明形態,推進新的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應運而生,成為有效破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問題的時代抉擇。
周生賢説,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並將其作為一項戰略任務確定下來。在前不久召開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再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戰略高度,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組成部分。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既是文明形態的進步,又是社會制度的完善;既是價值觀念的提升,又是生産生活方式的轉變;既是中國環保新道路的目標指向,又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有益嘗試。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高級形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涵蓋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發達的生態經濟、完善的生態制度、基本的生態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等等。它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汲取;既是對工業文明的科學揚棄,也是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的客觀需要。
周生賢指出,生態文明貴在創新,重在建設,成在持久。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常抓不懈,從生態文明建設最迫切最需要的方面、環節和任務著手,切實解決最突出的問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從環境保護角度,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努力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要主動選擇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産生活方式,把經濟開發活動控制在環境可承載的範圍內,大力促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二是加快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健全和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和嚴格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深化價格改革,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産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不斷完善綠色環境經濟政策;提高謀劃發展、統籌發展、優化發展、推動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構建科學的決策機制和管理機制。三是毫不鬆懈地抓好主要污染物減排。要把“保運行”作為當前減排工作的中心任務,狠抓企業治污設施正常運行;以火電行業為重點,大力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以造紙行業為主攻方向,重點削減水污染物排放量;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實施各項處罰和問責措施。四是集中力量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集中精力,優先抓好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作;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完善飲用水源保護區分級管理制度和飲用水水源應急監管體系;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防範其他影響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五是讓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恢復生機。給予江河湖泊人文關懷,以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力為依據,確定發展方式和發展規模;尊重自然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逐步改變生態環境退化的狀況;綜合運用工程、技術和生態的方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充分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長期積累的水環境問題。同時,著手謀劃讓濕地、草原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六是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廣泛宣傳生態文明觀念,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使生態文明觀念深深紮根于每個單位、每個學校、每個家庭,進而轉化為每個公民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行動。
周生賢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期環境保護事業的靈魂所在和目標指向,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賦予環境保護工作的時代重任。我們將高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主動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在更高層面、更廣闊範圍來審視、謀劃解決中國突出的環境問題,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當前,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金融危機對環境保護的新挑戰,全面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著力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一要抓住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産業孕育成長的契機,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産業;二要頂住短期內重化工産業發展態勢難以逆轉的壓力,毫不鬆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三要促進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落實,充分發揮環評制度的宏觀調控作用;四要加快城鎮化進程,切實解決城鎮環境問題;五要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統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六要促進一系列經濟社會政策創新,不斷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七要抓住科技自主創新帶來的難得機遇,大力研發推廣高效綠色適用技術;八要提倡和引導綠色消費,推動消費水平升級。
周生賢強調,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環境問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面對能源、環境與發展問題交織的嚴峻局面,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也難以單獨應對。世界各國應以更廣闊視野、更長遠眼光對待環境問題,加強溝通,推進節能、環保、低碳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合作,積極建立適應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我們願與國際社會攜手前行,共建美好地球家園,共創光明燦爛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