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五項水利工程榮獲新中國成立60週年經典工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03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日前,中國建築業協會聯合11家行業建設協會評選出新中國成立60週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密雲水庫、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和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榮獲新中國成立60週年經典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三峽工程主要由攔河大壩、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5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三峽電站由左右岸電站、右岸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組成,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通航建築物包括雙線五級船閘和垂直升船機,雙線五級船閘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垂直升船機可通過3000噸級客貨輪;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動態總投資達2000億元以上。三峽電站自2003年7月10日首批機組投産發電,統計至2009年5月31日,已累計發電3140億千瓦時,相當於少燃燒18536萬噸原煤,減排二氧化碳37072萬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最後一段峽谷出口處,控制黃河92.3%的流域面積、90%的水量和近100%的沙量,在整個治黃體系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戰略地位,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開發里程碑式的特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泄洪排沙系統、引水發電系統組成。大壩為壤土斜心墻堆石壩,最大壩高160米,壩頂長1667米,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電站裝機180萬千瓦,概算總投資352.34億元人民幣。主體工程于1994年9月12日開工,2001年12月底基本完工,2009年4月通過了竣工驗收。小浪底水庫建成投入運行後,已連續9年安全度汛,有效緩解了下游洪水威脅,基本解除了下游淩汛威脅,黃河下游防洪標準由不足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可使下游河道20年~25年不淤高,主河槽過流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密雲水庫是新中國誕生後自行設計修建的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是一座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密雲水庫的建設不僅徹底根治了潮、白河的洪水,保護了京、津、冀千萬人口的安全,而且成為北京唯一的地表飲用水源地,被稱為首都的"生命之水"。密雲水庫位於潮白河水系中游,控制流域面積15788平方公里,佔潮白河全流域面積的88%。水庫有2座主壩、5座副壩、7條隧洞、3座溢洪道、1座電站、1座調節池,分佈在水庫南岸沿線25公里的範圍內。壩頂高程160米,大壩總長4560米,水庫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1958年9月密雲水庫開工興建,1959年9月水庫勝利攔洪,1960年9月水庫建成投入運行。密雲水庫運行以來,經受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1994年高水位的考驗,在防洪、供水、發電、養殖等方面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隨著首都水資源進一步緊缺,密雲水庫愈加顯示出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已累計為京、津、冀供水348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233億立方米,佔北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60%以上。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新開闢的淮河直接入海通道,是淮河全面治理中的戰略性骨幹工程,結束了自1194年黃河決口南泛奪淮以來,淮河800年沒有直接入海通道的歷史,對於解決淮河洪澇災害頻繁問題具有戰略性作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淮河流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水利建設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長163.5公里,設計行洪流量2270m3/s,工程內容包括河道開挖和堤防填築,建設二河、淮安、濱海、海口四大樞紐等,移民6.3萬人,徵地6.8萬畝,總投資41.17億元。工程于1999年開工,2003年6月完成主體工程並投入使用,2006年10月通過竣工驗收。工程的建成,使洪澤湖及淮河下游地區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為2000萬人口、3000萬畝耕地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僅在2003年淮河流域發生了1954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時,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及時投入運行,減少了300多平方公里範圍內10多萬人的受災損失,減災效益27.68億元,相當於工程總投資的2/3。

    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是對原東深供水工程進行徹底改造,建設專用輸水系統,改善供水水質並適當增加供水水量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是粵港兩地極為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是粵港合作的典範工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里程碑意義。東改工程概算投資49億元,設計流量100m3/s,設計供水保證率99%,年供水總量24.23億m3;工程線路全長51.7 km,工程涵蓋幾乎所有水工建築物類型,包括3個泵站、3座渡槽、7條隧洞、1條雙圓涵、9.9km壓力箱涵、10.4km無壓箱涵和明槽、9.1km人工渠道改造、36項分水工程和橋梁、閘、堰、檢修泵房等建築物。工程于2000年8月28日開工,2003年6月28日建成投産,2006年7月5日通過了竣工驗收。運行六年來,各項監測指標均顯示工程質量持續優良,提供了香港80%、深圳和東莞50%的優質淡水,為該地區2000多萬人口和19000多億國民生産總值提供了水資源安全保障,為深入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深化粵港合作,保持香港特區長期繁榮穩定,共創泛珠三角地區的科學發展,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據悉,此次活動入選的工程均具有行業代表性,對促進本地區或本行業乃至全國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民生建設和國防建設産生重大影響和推進作用,是具有歷史紀念意義、里程碑意義或時代特徵的標誌性工程,其工程設計、質量、科技含量和社會經濟效益在同年代、同行業居國內領先水平。長江三峽等5項水利工程無不凝聚著廣大水利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集中展示了60年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輝煌歷程和豐碩成果,充分體現了水利人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其勘測、設計、科研、施工和建設的成功經驗,必將有力地推動水利工程建設的改革和發展,在新時期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再創新的輝煌。

 
 
 相關鏈結
· 貴州最大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 西部開發重點水利工程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開建
· 水利部開展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排查工作
· 一批西部地區重大水利工程如今成為旅遊新景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